木生在张罗项目建设的同时,一直让北京的朋友帮忙,联系中草药材收购商。
他打算在秋天的时候,把村民种植的中草药,联络一家收购公司,给村民们卖出一个好价钱。
作为农民出身的木生,他多少懂得一点药材种植常识,如果年份过久了,中草药材会烂根的。
更重要的是,木生想把土地腾出来,为他的下一步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忘了交代了,原来刘万山承包过的砖厂,在设计中也有所体现。
在图纸上,这个砖厂被设计成了民俗展览景点,主要展示砖瓦的制作工艺流程。
同时,还要收集村里六七十年代的老物件,做成一个民俗物件的展览场所。
起初,北塘村里人对这个设计不怎么感冒,好端端的一个砖厂,不去制砖,搞这么个东西,太浪费了。
再说了,这些老物件都是大家日常用品,谁都熟悉,非要放在这个地方去展示吗?
农民的认知是有限的,更难免出现一些质疑声!
可当木生解释说烧纸砖瓦太污染环境,对大家的身体不好,这些村民熟悉的东西,最能引起城里人的兴趣,未来这可是一个不错的景点呢!
当老蔫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倒是产生了一些兴趣,甚至跟儿子讲过“到时候,我把你爷爷传给我的几件家什,捐献给这个展览馆。”。
也许,这种表达就是对儿子最好的声援吧。
可是,当木生看着图纸,想开工建设这里的时候,他却犯了难。
这个区域的建筑物,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而是茅草屋,牛棚等老式建筑物。
对于擅长盖楼的赵木生,造这些东西确实有些困难呢。
这件事,可难不倒赵老蔫,作为村里的老手艺人,鼓捣这些老玩意,岂不是手到擒来。
后来,木生把这个区域干脆交给了他爹,让老蔫牵头按照图纸组织施工。
他从儿子手里要了图纸,按照图纸上标识的方位放了线,准备开始动手干活。
听说老蔫要鼓捣那些老物件,村里的一众老人都十分上心,几乎都凑过来帮忙,有的年纪大了的,干不了活,在一旁巴眼,给出主意。
不到两个月,这处景点的主要内容,初见规模,人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个去处的模样。
大师就是大师,人家设计得太漂亮了,各个区域划分得科学合理,构筑物错落有致,布局很得体。
特别是那些原汁原味的展厅,还有取自天然的麻绳、桦木、木板等材料,都很具有本地特色。
就是不懂建筑的人,来到这里参观一番,也会觉得很赏心悦目。
最近,对赵木生一直心存芥蒂的刘万山,思想上也发生了很大的的改变。
更何况,人家赵木生解除他承包合同的时候,收购了他的制砖机,也算是做到了仁至义尽。
为此,老刘没少跑窑厂,他在这里经营过五年,熟悉情况,给老蔫出了不少主意。
每一个黄昏和黎明,北塘村都被大干快上的氛围包裹着,到处都在喧嚣中,抓紧一切时机施工。
赵木生穿着母亲给他缝制的千层底布鞋,每天在各个工地之间来回穿梭。
连日的操心和奔波,让赵木生显得有些消瘦,不过他的一双大眼还散发着神采。
为了北塘村的发展,赵木生也是拼了。
近一年来,赵木生理所当然成为了村民们关注的对象,当然,人们已经从当初的不信任、观望,见到了木生的实际行动,现在,赞扬已经成为主要声音。
是啊!人家赵木生图啥呢,自己有着很好的生意,完全可以衣食无忧,回到这穷山沟折腾,还不是为了大家伙好嘛!
农民是最容易知足的!一些村里的老人
第177章、承包土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