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7章、承包土地[2/2页]

北塘村往事 楚风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看木生日渐消瘦,也是十分心疼。
      甚至,有的老人家给翠花拿过来一篮子鸡蛋,嘱咐翠花给木生弄点鸡蛋水喝,滋补一下身子。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有了群众的信任,赵木生的工作做起来自是得心应手。
      说实话,表面看是一个村庄的项目,可是因为全面的产业升级,这个村的当家人,不是那么好当的。
      单就是前期,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就十分的缠头,更何况后面这些工程了。
      也就是木生的经济实力,还有他的为人,能够压得住这个阵脚,把一切处理得如此的妥帖。
      在赵木生面前,村里所有的挑剔的眼神,都会变得无处安放。
      我们不能说木生做得十全十美,可是,在北塘村里,没有人能够超过他,他已经创造了历史。
      在施工过程中,镇里蔺书记曾经两次亲临现场,每一次来到北塘,他都会感觉到一种向上的力量,在推动着产业项目建设。
      特别是第二次,蔺书记陪着县长视察了北塘村产业项目工地,县长对木生的工作十分满意。
      这北塘村变化实在太大了,还真有点深圳速度的意思。
      回到县里,在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会议上,不止一次提及北塘村,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向赵木生学习。
      现在,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北塘村,成了县里的先进典型村。
      这给南场镇长了脸,赵木生的主动作为,无形中成为了镇党委政府的“功绩”。
      不过,赵木生对那些所谓的荣誉,根本就没有兴趣,他的思路定位在下一步工作上。
      他在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打造温泉娱乐城的同时,木生的思路在村里的土地上。
      责任制之初,确实调动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综合收入的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在降低,甚至出现了撂荒现象。
      木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确实种地的收益有些低,因此要把土地收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产业,这样可能会更好一些。
      在当时的认知中,还没有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赵木生能够有超前认知,敢于从农民手里回租土地,可谓意识很超前了。
      而农民的认知里,反正自己种地,受不少苦累,也得不了多少收益,租给村里正合适。
      在双方认知达成一个共识点的时候,作为村主任的赵木生,张罗承租村民土地的时候,自然就没有任何阻力。
      而且,许多户都主动与村里签订协议,完全同意把土地租给北塘村委会。
      在承租农民土地的问题上,村支书刘广发怎么也转不过这个弯来,他认为赵木生的举措纯粹是瞎胡闹,村里租了这些地,肯定会赔钱。
      因此,刘广发极力反对,最后,赵木生说出了这样的话“赔钱了,算我赵木生个人的,不让集体受损失,赚了钱归村集体。”。
      刘广发一看,赵木生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就不再固执己见,同意了赵木生的意见。
      秋天的时候,药材贩子收购了北塘村的中草药材,给出了一个不高不低的价格。
      综合算账,这土地种植中草药的收益。只能说的一般,比种植玉米强了一些。
      药材被挖走后,赵木生从农民的手里,租了几乎村里全部的土地,包括一些山坡地。
      过去种植大豆的山坡地,产量很低,人们就不明白,赵木生租这些沙土贫瘠的土地,要做些什么。
      而且,一些老庄稼把式,给出了判断,赵木生租了这些破地,村里肯定要赔钱,他是为了为人,才租的,不是为了赚钱。
      可这些人,真的以为搞建筑的木生不懂农业了,甚至忽视了这小子的农村出身。
      包括木生爹赵老蔫,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他承包那些荒坡地要做啥。
      目前看来,似乎这些还都是一个谜,有待于来年揭开谜底呢!

第177章、承包土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