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4章、准备完毕[2/2页]

北塘村往事 楚风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便宜的想法,因此,他做起事来,底气格外地足。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当初的预判,没有多么地难,可一旦进入实质操作层面,困难要比预判和想象的多得多。
      但就从项目管理人才来讲,村里的青壮劳力,还有那些有一定文化和素质的人,几乎都常年在外务工。
      尽管春节后,木生做了几个常年在工地谋生的工作,请求他们今年在老家,帮助村里项目干一两年,他也答应给开工资。
      有几个人,当时已经满口应承了下来,可是当务工大军开拔的时候,这几个人都走了,继续去他们打工的地方了。
      唉!人家也得养家糊口,再说了,为自己的村里干活,要人家赵木生给工钱,不好意思啊!
      这时,村里的人们对木生充满了期待,可也有一种观望的情绪在其中。
      他们不是不相信木生的本领,可在这穷山沟里,再怎么折腾,那几亩破地,也种不出金疙瘩来。
      为此,赵木生把善于奔走和侃价的陆永军,吸纳进了项目组,他是外乡人,可以毫不客气地拿工钱。
      另外,启用陆永军,也是为了缓和与刘万山的矛盾。
      陆永军还帮木生物色了两个管理人才,再加上木生从公司调过来的几个人,整个项目建设的管理团队组建起来了。
      经过请示刘广发,木生为了节约建筑成本,他决定主要建材,让发小王治天从外地整车调拨。
      这几年,赵木生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是他的发小王治天,状况却很一般。
      先是王治天遇人不淑,被狐朋狗友一阵子撺掇,把辛苦积攒下来的钱,与人合伙购买了矿山。
      结果,他这朋友开始就是做的局,隔着行的王治天被蒙在了鼓里。
      矿山买到手后,王治天才发现,这是一个采掘几近枯竭的矿,他的朋友根本没有花钱,给自己弄了一个虚拟的小股东。
      可是,钱款已经付清,矿产的手续办妥。
      弄得王治天没有任何反悔的机会,发现自己被骗后,王治天咨询了好几个律师。
      律师给出的答复几乎都是:做局的是个高手,几乎是步步为营,如果打官司,胜诉的把握不大。
      有句老话说“你永远不要试图去赚认知范围之外的钱”。
      王治天试图跨界,赚点大钱,结果被骗得很惨,六百多万的多年积蓄,买了个枯竭的矿。
      买了一个寂寞,也买了一个大大的教训。
      这样的教训是非常惨痛的,再加上治天媳妇整天埋怨他,令治天的精神状况不佳。
      这个精明开朗的小孩子,曾经开导过抑郁的木生,现如今,他自己反倒有些抑郁了。
      这两年,赵木生没少去开导治天,他也希望好朋友早点走出来,重新开始,效果一直不理想。
      如今,木生把治天拉回到北塘,让他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
      一是想让好朋友多少赚点钱,更主要的是选王治天做供料商,特别地放心,他总不能坑家乡人吧。
      木生更想通过转移注意力,让治天早点恢复正常。
      有些时候,知心朋友就是一个“懂”字,木生太懂治天的心思啦。
      当郁郁寡欢的王治天,接到好友赵木生的电话时,他也非常高兴,甚至激动得掉了眼泪。
      发小赵木生的邀请,让治天重新振作起来,他知道木生的良苦用心。
      他欣然接受,并按照木生给他的工程量,开始准备施工用的水泥、钢筋、木材等。
      现在,北塘村项目的人力和物料准备已经完毕。
      就等着,春暖花开的时候,全面开工了。

第174章、准备完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