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远去,金秋来临,枝头的苹果已经显露出一丝红色,天高云淡,风中渗透出些许凉意,北塘村的人们都做好了秋收的准备。
大半年的劳碌,在这个秋季,辛苦种植的玉米种子即将收获,许多人也想尽快收割,马上来验证一下技术员的说法。
这玉米种子,到底是不是金贵,在这个秋天即将见分晓。
而此刻,谢永明的烦恼依旧,金矿无金,前阵子回老家,谢老板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这个朋友述说,他有一个同学,开了一个铁矿,最近因为经营不善,资金链出现问题,正准备转手,如果有兴趣,可以一起去看看。
现在,谢永明萤石矿基本稳定,这里有他的相好,陶桂芝帮忙照看,一切都让他放心。
谢永明回到矿上,向陶桂芝做了简单的交代,让陶桂芝全权管理矿山,他说要离开一段时间,去看一个新的铁矿,伺候生病的母亲。
谢永明走后,陶桂芝大权在握,她开始管理矿上二十多名工人。
往常的时候,她除了管理伙房和库房,更多的时候是在谢永明的房间里歇着,再就是把谢永明保险柜的钥匙攥在手里,每天穿着打扮,臭美了。
谢永明突然离开,把这个大摊子交给了她,她立刻感到无所适从,长这么大,她从来还没有管过人呢。
当天晚上,她躺在谢永明的床上,辗转反侧,彻底失眠了。
她把矿山这些人逐个过筛子,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定性,她也后悔过去没有多参与管理,现在确实有点抓瞎,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毕竟,陶桂芝是一个农村妇女,在管理方面是一片空白,她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甚至在人多的时候,讲几句话都紧张得冒汗。
再回想起这大半年,自从她来到矿上,谢永明对她不薄,钱给得足,各种小恩小惠也不少,关键是人家谢永明特别信任她。
这事必须得办好,不能辜负了谢永明的信任!
可是瘦驴拉不了硬屎,陶桂芝文化素质不高,又不懂得矿山上的事。
谢永明啊!谢永明,你怎么把这么难弄的事,交给了我呢,你这是太高看我了啊!
快到天明的时候,陶桂芝想出了办法,女人有女人的办法,总不能这样硬撑着吧!
最后,她把心思放在了王汉武身上,她觉得唯有他可为其所用。
这王汉武是外乡人,四十几岁的年龄,身高马大,干活很卖力气,跟随谢永明多年,属于老谢的嫡系,谢永明创业伊始,好心收留了他。
王汉武为人忠厚老实,在这些工友中颇有威信,也算是带工的工长,他十分懂矿山。
今天,陶桂芝很早就把早饭已经做好,她系了个围裙,坐在食堂里,等着工人们来吃饭。
王汉武起得晚,陶桂芝给他盛饭时,低声说:“汉武,吃完饭后,你先别走,我这里有点活,需要你帮忙干一下。”。
陶桂芝收拾利索后,她对王汉武说:“我们出去走一走,我有些事情想和你商量哩。”。
王汉武听她这么说,心里有一些紧张,他知道陶桂芝和老板的关系,更知道谢永明离婚多年,他现在很稀罕这个女人。
随后,陶桂芝和王汉武一前一后,走出了矿区的大门,陶桂芝不想把他叫到谢永明的屋里说,她怕人多眼杂,引得别人说闲话,影响不好。
一路上,二人均沉默不语,虽然是早晨,但是秋老虎余威不减,太阳毒辣,再加上有点紧张,王汉武的额头很快就渗出了汗珠。
陶桂芝头前带路,她领着王汉武进了一片小松树林,在一块空地处停了下来。
陶桂芝回头一看,王汉武神色紧张,额头上冒出了汗珠,就嘿嘿地笑了,说:“汉武,你紧张个啥啊!我也吃不了你,有些矿上的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
王汉武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用脚踢踏着地上的羊胡子草,瓮声瓮气地说:“老板娘,啊,不对,陶姐,有啥吩咐,您就直说吧!”。
陶桂芝看他紧张的样子,忍不住笑出了声,说:“汉武,谢永明去联络别的矿了,估计得一阵子才能回来,他把这矿交给我了,你是知道的,我也不懂矿啊!”。
&
第118章、特殊关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