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6章、丰收之年[1/2页]

北塘村往事 楚风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盛夏来临,草繁树茂,玉米已经长得高过人头了,绿油油的像一堵没有止境的围墙。
      北塘村的山还是那座山,水依然是那条南河水,田还是那块田,可今年却与往年不同。
      有些改变就是在不经意之间,但它就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而且不可阻挡。
      每年的这个时节,追肥结束,正是庄稼人比较清闲的时候。
      可今年,村里的劳力还都忙碌在田野里,他们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忙着给玉米去杂抽雄。
      赵老蔫和翠花,除了照看果园子之外,每天都是家里地里两点一线,忙着给玉米抽除雄穗。
      因为玉米叶子剐身子,二人都是长袖衣裤加身,戴着大草帽,穿梭在田垄之间。
      要想获得好的收益,就得付出艰辛的劳作,庄稼人历来视土地为黄金,祖祖辈辈在这片热土里劳作,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和幸福,不流汗怎么能行。
      王大军在这个项目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他动用了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怕第一次搞制种的乡亲们懈怠,抽雄不及时,造成种子质量低劣。
      每天大清早,他把合作社时的口哨再次吹响,高声喊着“下地抽穗了,大家都下地了。”。
      这次,他终于找回了合作社时期的感觉,更有了一些新的体验,被需要的感觉是美好的。
      虽然已经责任制多年,但是,为了制出优良玉米种子,换取更高价值的收益,人们又一次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王大军和种子公司的技术人员,每天都吃住在一起,他指望这小伙子多出力,给村里人更多的技术指导,他已经被王大军感动,并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
      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当年的王大军确是有所作为的村干部,至少比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要强百倍。
      他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尽管他有他的缺点和局限性,但是在带领乡亲们致富的问题上,他是坚定不移的,他的现实成就还是可圈可点的。
      王大军的项目营造,暂时缓解了村里的矛盾,使得人们异常地团结。
      我们再返回来,看看刘永发支书,他在这次项目运作中,也尽了他的努力,但是,因为他的父亲意外离世,使得他变得异常消极。
      甚至,有些时候,他对王大军此番折腾,持有几分的厌恶,他喜欢安于现状,更不想再多付出辛苦。
      具体的表现,那就是消极怠工,他每天躺在自家的凉席上,不停地摇着他的蒲扇,去他妈的,谁爱折腾谁折腾,我就这个样子,谁能把我咋地呢!
      作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刘永发的思想反而显得因循守旧,不能与这个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现实就是这样,有干的,也就有看的,更有想慢一慢的。
      刘万山的心情被本家子的几个老者,弄得有那么一阵子,十分不愉悦,他恨这些戴着眼镜看人的老家伙,把他刘万山还当坏人看待。
      不过,这件事反倒刺激了刘万山,他为此专门组织了家庭会议。
      老刘相信:只要不断努力,自家的日子就会好起来。这太阳不能总在别人家门前过吧!
      人一旦处于渴望中,就会迸发出激情,对,就是今天晚上,他必须开一个家庭会议,来拉谈一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吃罢晚饭,一切都收拾利索。刘万山全部家庭成员,坐在了他的老屋里,为了这次会议,刘文里还专门去买了一包冰棍,发给每人一支。
      刘万山作为家长,首先发了言:“人都到齐了,现在咱们开个会,把咱家的一些事唠一唠,文里,你先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爹,我的想法就是多烧砖瓦,多卖钱,别的倒是没啥!”刘文里的回答很简单。
      刘万山显然对文里的回答不太满意,他的目光转向了姑爷陆永军,说:“永军,你说说你的

第116章、丰收之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