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章、村路竣工[1/2页]

北塘村往事 楚风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自四月份工地上出了事故,木生变得格外地小心谨慎,他每天都在几个工段来回跑,他确实是不放心啊!这些人都是父老乡亲,非亲即故,可不能再出半点差池。
      尽管木生妈心疼儿子,刻意给他改善伙食,可是木生还是日渐消瘦,他原来圆润的脸,已经出现了尖下巴,脸被风吹得有些粗糙,皮肤被晒得有些发黑,但是两只眼睛却很有神,每天都充满着激情。
      老蔫听媳妇说儿子瘦了,也暗自心疼,可是嘴上还是不说,他一直在生儿子的气,他不认可木生张罗修路这件事。
      在与王大军的关系上,木生也变得圆滑起来,他也想明白了“毕竟人家王大军是村长,咱再能干,也顶替不了村长,水再大也漫不过桥呀!”。
      所以,木生展示了他的胸怀,前几天王大军把他和方桂兰锁在屋里的事,也就逐渐淡忘了。
      王大军提出要把方桂兰重新派到工地上去弄砂子,木生没有同意,理由是方桂兰有点文化,管库房很适合她,后来王大军也就没有再说啥。
      至于木生和方桂兰被锁在一个屋子里的事,父老乡亲们都有个大概评判,王大军是个什么货色,大家伙心里也都清楚,虽然这事还可以成为大家继续八卦的话题,但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谁给咱老百姓办实事,咱老百姓就拥护谁。说不上,哪一天,王大军的时代就会终结呢!
      最近以来,村里的娱乐场人烟渐少,一个是春耕大忙季节,再加上修路施工,大家都很劳累,吃过晚饭,就都老早睡觉了。
      只有“二先生”是娱乐场上的常客,他几乎每日必到,最近又编了一些新段子,有了唱修路的词句。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夸赞赵木生的内容,群众的眼睛历来是雪亮的。
      饭得一口一口吃,日子得一天一天过,路也得一点一点修,但北塘村的新路终归是有了模样,特别是武支书时常拄着拐杖,看着宽阔的路基,心中充满对木生的感激,要不是这小子出钱出力,这么大的工程,真不敢想象!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次村里的修路工程,赵木生赢得了人心。
      暮春时节,草长莺飞,花事轮番展开,熬过苦寒冬天的北塘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仿佛今年的燕子也偏爱北塘村,在村里,在工地上,飞来飞去,营造它们的新家园。
      1992年,中国大地上掀起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浪潮。
      偏僻闭塞的北塘村,同样沐浴在这场改革发展的春风之中,人们自然把修通致富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卯足了劲,撒欢地干。
      为了推进北塘村路工程,南场乡特别派出了3人项目包扶工作组,由乡武装部长王占平带队,直接住在了北塘村里。
      当然,这些工作组成员,绝不是简单的背背手,走一走,他们都落实了具体的帮扶点位,与修路人员,共议事同作息,有时也干点力所能及的活。
      经过南场乡的请示和报告,县领导也被北塘村人敢为人先,主动谋发展的举动所感动,所以县里给北塘村村路工程拨付特别工程款五万元。
      华北四、五月份的天气,阳光明媚,不冷不热,田地里的庄稼出苗、离地,经过追肥后,正在疯长,原野上的蜜蜂忙碌,蝴蝶飞舞,小南河两岸的杨、柳树放齐叶,嫩绿可爱,这注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一切理想都可以实现的好季节。
      有了县政府的财政支持,人们的干劲更足了,雨季还没有正式来临,工地上的人们加班加点地干,给生养自己的家乡修路,这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卖些力气呢!
      王大军被任命为指挥长,他的目的已经达到,自然对木生的态度有所转变,更何况他自己清楚,自己根本就不懂工程上的事,有许多事,他得依靠赵木生。
      下工的时候,王大军也主动找木生,说:“老弟,累一天了,我让你嫂子弄几个好菜,晚上咱俩一块喝几杯。”。
      木生打心眼里,不想去赴这个宴,可是碍于一起共事的面子,就答应说:“王村

第八十章、村路竣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