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不过一定要喝我的酒。”。
此刻,木生的想法比较简单,那就是抓紧施工,完工之后,赶快返回北京去,他自己的建筑公司需要他回去打理,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
人啊!就是这样的矛盾和复杂,前些天,两个人还有摩擦争斗,现如今,二人又握手言和,坐在一个桌子前,推杯换盏,谈亲论故了。
好在,二人谈论的都是一个话题,那就是“怎样尽快把北塘村的村路修完,而且要携手努力,修建成优质工程!”。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有过许许多多的争斗和妥协!这就是江湖,这也是社会。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五月底,村路的主路面硬化完成,一条宽敞的水泥路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山洞拓宽工程进入最后阶段,正在进行山洞洞顶和洞壁加固的扫尾,只是小南河上的桥施工稍慢,确实,架桥的工程有些复杂,也需要一些时日。
有人提出在新路两边栽种一些树木,可这个节令已不是栽树的季节,杨半仙十分热心公益,除了每天研究阴阳八卦外,他还研究过侍弄花草。
杨半仙带着一群妇女,在新路的两边种下了扫帚梅种子,用半仙的话说,这花耐寒、爱活,粉色的花朵漂亮。
这花的种子曾经被清朝张荫棠传播到西藏,西藏人叫它“格桑花”,格桑是美好、幸福的意思呢!
这群妇女边干活,边听杨半仙白唬,还真有个别人一脸崇拜,佩服半仙博学呢!
也有的妇女拿杨半仙打哈哈,大家都称呼他为“妇女主任”,老杨有了这个新称呼,也乐得合不拢嘴。哼!妇女工作,杨半仙爱做!半仙打了包票“这些花的管护,俺来负责了。”。
不管怎么说,可以想象,等这些花长出来,盛开的时候,两旁的粉色会让北塘这条村路更美丽,给这条致富路添上新色彩。
到了六月末,小南河上的桥彻底完工,北塘村的人们再也不用走那个晃悠悠的吊桥,从此后,车被陷在河中间淤泥里,进退两难的事,已彻底成为了历史。
北塘村村路竣工仪式,定在了党的生日,七月一日这天。地点定在了小南河桥头。
这对于闭塞的北塘村,可是一个重要的仪式,甚至比过春节还要隆重。
几乎所有的人家,能出门的人,都倾巢而出,许多人家都关门闭户,铁将军把门,连狗儿都被领到现场,来凑这个热闹,人们都穿上最好的衣服,盛装出席。
村里的几位干部更是忙得脚打后脑勺,突击准备了两天,摆了一个临时主席台,还用树枝搭建了一个拱形门,上面鲜红的大红纸上,有王校长亲笔书写的“北塘村村路竣工通行仪式”。
锣鼓家什再次敲起来,小南河桥头竣工仪式现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再看出席仪式的领导,有县里交通部门的领导,也有乡里的李乡长,包村工作组的成员等,赵木生作为特约嘉宾,也被邀请到主席台就坐。
上午九点整,竣工仪式正式开始,王大军用他那大手,敲了敲麦克风,说:“大家都肃静了,现在开始开会,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今天到会的领导……。”
各级领导轮番讲话,乡政府给赵木生颁发了“致富好青年”荣誉证书,村里的小学生给赵木生献上了一束野花。
最后,李乡长隆重地宣布:“现在,我宣布北塘村村路正式开通!”。
接下来,便是一阵鞭炮齐放,锣鼓家什再次敲起来,人们跟随领导们走上了新修的村路,赵福贵用小推车,推着出院不久的儿子赵艳国,一起走了这条他流过汗、受过伤的路。
穷苦的北塘村人创造了奇迹,也书写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
大家都会说:“修这条路的时候,我曾经在工地上流过汗”
“修这条路的时候,我在山洞里受过累!这一段路是我修过的!”
当然,人们也同样记住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赵木生。
第八十章、村路竣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