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九章、喜人的收成[1/2页]

北塘村往事 楚风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秋高气爽,秋天的美是成熟的美,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
      特别是今年秋天的景象和人们的心情,与往年比起来似乎有所不同,走进田野,就像置身于金色的海洋。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天与地也融为一体,到处都是金黄一色。
      等过了处暑节气,地里的庄稼日渐成熟,粗壮的玉米成排耸立,大大的玉米棒子长势喜人,谷子穗低沉,又粗又壮。
      北塘村的人们,做着各种秋收的准备,有些人家已经把房前屋后的土豆刨完,平整着自己家的打谷场。
      村里仅有的三个大石磙子,此时成了抢手货,各家轮番借用,套上骡马开始碾压打谷场,一切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往年在合作社的时候,每到秋季,队里都安排人员“看秋”,就是专门有人巡逻值守,防止队里粮食被偷盗。
      但是,那时候的效果并不好,负责“看秋”的人员,有时监守自盗,也有放任三亲六故不管的情形。
      没办法,那时候资源匮乏,粮食太紧缺,填饱肚子成了最大的心愿,有些户到六七月份,就断粮,后半年就开始东借西借,能有什么好办法呢。
      今年,是大包干的第一年,这一年里,每家每户都把土地当成了金疙瘩,从春种到夏管,从松土到施肥,都用尽了心思。
      全村的庄稼长势好,没有人员执守“看秋”,粮食丢失现象反倒消失了,偶尔有手贱的小孩子,偷掰别人家几颗玉米,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每家每户都有了自己的土地,心情好的同时,思想觉悟也随之提高了。
      有个别几户,抢先收割玉米,被赵队长给阻止了。
      赵队长专门组织了一次社员大会,对秋收的事进行了安排和提出了统一要求。
      赵队长说:“今年庄稼长势好,丰收是确定的事,大家都不要抢秋,等到一场大霜冻后,全队统一开始收。”
      大家对赵队长的要求也十分认可,虽说三春不赶一秋忙,让庄稼再长些天,籽粒会更加饱满,对大家都有好处。
      直到霜降后的第三天,一次寒潮来袭,地里的庄稼被冻得半死,赵队长才下达了秋收指令。
      北塘村的男女老少,立即忙活起来。为支援收秋,王校长给小学生放了三天秋收假。
      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些人,可此刻的心情却大不相同。
      大小地块里,人头攒动,男人们甩开膀子在前面收割,锋利的镰刀上下翻飞,一棵棵玉米被割倒。女人在后面打捆,也有戴着手套掰棒子的,小孩子帮忙打下手,全村都是一派繁忙景象。
      不几日,各家的小打谷场上,大堆小垛地丰满起来。
      这些收成是往年队里分得粮食的好几倍,家家户户都充满喜庆,人们的脸上都写着知足。
      在收秋的速度上,赵福贵家理所当然抢得了第一名。
      赵福贵家四个儿子,一个姑娘,四个儿子都是壮劳力,加上赵福贵媳妇也特别能干,所以他家最早收秋完毕。
   &

第十九章、喜人的收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