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道之上,十数骑飞奔向北,为首之人正是墨者公尚绰。
公尚绰之所以以马不停蹄地向北疾奔云中,是因为他在长安典客府寺任行人的朋友处,得到了一个对他、乃至是整个墨家来说都非常重要的消息:
云中王刘如意在匈奴单于王庭还活着!
在去年四月云中王母子被掳至匈奴之后,云中相周昌、云中郡守孟舒就不断地派斥候深入匈奴去打探云中王母子的消息,还组织了一批侠士入匈奴去营救云中王母子。
公尚绰也一直在云中城等候消息,可几次打探之下,云中王母子仍然是杳无音讯,入匈奴营救云中王母子的侠士也无功而返,使公尚绰甚为无奈和失望。
加之前有云中王刘如意临行之前的嘱托,公尚绰就在去年秋天返回了关中,向自己的夫子墨者巨子王鸠禀告了云中王母子为云中百姓而不惜性命入匈奴的事迹。
巨子王鸠听后,当即盛赞云中王母子有兼爱之大仁义,为云中王母子惋惜不已。
当公尚绰向自己的夫子墨者巨子王鸠,讲述了云中王刘如意通过《墨经》推论总结出来的力学原理、光学原理、数学理论、形学理论和对墨学主张的理解分析、以及对墨家城守之术的改进之时。
巨子王鸠震惊不已,更是对着墨家先圣墨子的神位长拜不起,大呼道:
“呜呼!天生圣王,能继往圣之绝学!墨学不绝如缕至今,而圣王出,天将使墨学大显于世乎!?吾必举墨者之力而营救之!”
墨者巨子王鸠知道刘如意母子被掳入匈奴,当即决定举全墨者之力,全力寻找和营救云中王刘如意母子。
于是,巨子王鸠联系了在长安任少府主持修筑长安城墙的墨者阳城延,让他关注朝廷方面有关于云中王刘如意的消息。
终于,在少府阳城延的帮助之下,公尚绰在典客府寺任职的朋友之处,打探到了云中王刘如意在单于王庭还活着的消息。
墨者巨子王鸠得知此消息之后,亦是欢喜不已,遂既命令公尚绰带领墨者大部分弟子北上云中,准备入匈奴寻找和营救云中王刘如意。
而自己仅留小部分弟子在身边,研习云中王刘如意从《墨经》中推论延伸出的知识和理论。
云中王刘如意对于墨者的意义,公尚绰是再明白不过了。
墨家学说自先圣墨子创立以来,昌盛壮大于战国之世,成为天下显学。
与孔子所创立之儒学、老子弟子杨朱创立之杨朱学派鼎足而立,为天下三大最为盛行的学派。
先圣墨子殁后,传巨子之位于弟子禽滑厘,禽滑厘殁又传巨子之位于许犯。
当世之时,孔子之学衰微,杨、墨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朱,则归墨,墨学何其昌盛也!
然而在先贤许犯传巨子之位于孟胜后,墨家就遭受到了重大的挫折打击。
当时,巨子孟胜与楚封君阳城君相善,阳城君将封国交巨子孟胜守,毁璜以为符,相约‘符合听之。
其时,楚国是楚悼王当政,任用吴起变法,急削楚封君之地,王族封君皆疾之。
楚悼王薨,阳城君与楚群臣攻吴起于楚悼王灵堂,吴起伏楚悼王尸体之上。
阳城君与楚大臣用箭射杀吴起,并中楚悼王之尸体。
楚法,毁王尸者罪三族。
太子继位,欲诛参与其中的阳城君和楚大臣,而收其人之封地。
阳城君外逃,新楚王派兵收阳城君之城,巨子孟胜为阳城君守城而寡不敌众,城池将失守。
危急之时,巨子孟胜曰:“受人之国,与之有符,今不见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
其弟子徐弱谏孟胜曰:“死有益于阳城君,死之可矣。无益也,而绝墨者于世,不可!”
巨子孟胜曰:“不然。吾于阳城君也,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也,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我将属巨子于宋之田襄子,田襄子,贤者也,何患墨者之绝世也!”
弟子徐弱曰:“若夫子之言,弱请先死以除路!”还殁头前于孟胜。
巨子孟胜因使二人传巨子于田襄子而死
第51章 墨家不绝如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