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1章 墨家不绝如缕[2/2页]

重生汉朝,我是刘如意 我不是佩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弟子死之者百八十。
      二人以致令于田襄子,欲反死于巨子孟胜冢,田襄子止之曰:“孟胜已传巨子于我矣,当听!”
      二人不听,遂反死于楚阳城孟胜冢前。
      先贤孟胜坚守墨者道义,固然是无可厚非,然而经此一役,墨者和墨家学派遭受了重大挫折。
      开始走向衰微和没落,逐渐失去了往日显学之地位。
      本来在墨家先圣墨子殁后,墨学就一分为三,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南方邓陵氏之墨。
      墨家开始出现分化,虽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
      虽然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偶不仵之辞相应,但尚能在禽滑厘、许犯、孟胜这三代巨子的维持之下,不至于分崩离析得像一盘散沙。
      而在巨子孟胜殉道义于楚国阳城之后,墨家彻底分裂。
      各自成派,互相攻讦,不能尚同一志,以致于墨家正统学派难以在东方六国难以立足。
      巨子田襄子之后,继任巨子腹?N就率墨者西行入秦事秦惠文王,才在秦国扎根落脚,而墨家别派称之为‘秦墨,不以正统视之,更不奉其号令。
      此时,墨家已趋式微。
      腹子传巨子之位于弟子唐子唐姑果,秦墨观念与秦法家相合,以一统天下、结束战乱为天志,视灭六国为先圣墨子所谓‘诛之大义。
      故与秦法家共同致力于秦灭六国而一天下之大业!
      秦墨弟子为秦国造兵器筑建城池,用墨家技艺为秦国统一大业出力。
      至唐姑果弟子缠子为巨子之时,已是秦王政之时。
      秦王政灭六国称皇帝后,秦墨弟子则多为秦朝之匠人,为秦始皇帝建宫室、筑长城、修驰道,起骊山之坟、作地宫之巧。
      秦始皇帝用李斯焚书之议,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墨学于此又遭受重挫。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秦始皇帝崩而葬骊山,葬既已下,有人言工匠为地宫机关,藏皆知之,所藏重宝将被人所盗发。
      二世皇帝听之,便密令将工匠封死于地宫之外的地道之内。
      于是乎,始皇帝丧葬大事完毕,已藏,闭中羡(羡,通往地宫中的神道),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
      始皇帝陵中工匠多是墨者弟子,是以秦墨遭受重创,弟子几死殆尽,巨子缠子呕血气绝,遗命墨家与秦决裂,不与王事。
      缠子之后,接任墨者巨子之位的就是公尚绰之夫子王鸠了。
      巨子王鸠本欲率所剩寥寥之弟子离秦而去,恰逢关东大乱,诸侯复立反秦,巨子王鸠东行至陕。
      后沛公入关灭秦封汉王,汉东出与楚争天下,巨子王鸠让弟子阳城延隐墨者身份以匠从军。
      而墨家与诸王侯保持距离,以免再遭秦陵之祸。
      当此之时,墨者弟子已经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墨家之学几绝矣!
      彼时,墨家弟子勤生薄死,以赴天下之急,而姓名澌灭、与草木同尽者,殆不知凡几,所以墨者才为天下称道!
      而今,墨家弟子寥落,先圣墨子之学将无后继而绝。
      王鸠、公尚绰师徒实不甘心在自己这一代墨学断绝了传承,日夜苦思如何才能将墨家学派振兴。
      而云中王刘如意的出现,不仅让王鸠、公尚绰师徒眼前一亮,更让他们看到了重振墨家的希望!
      年仅十一岁的云中王,就对墨学无师自通,不仅对墨学有至为深刻的理解,还能在先圣墨子的学说之上更进一步,总结推演出先圣墨子都没有提出来的观点理论。
      仅这些,巨子王鸠就认为这是上天给墨家派来了救星。
      或者云中王刘如意就是先圣转世,否则他小小年纪就怎么能自通墨学而有所创新阐发呢?
      更让人惊喜的是,他还是一国之王,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之,若一国之王好墨学,则一国之人必效仿!
      到时候墨家学说必然在北国云中大放异彩,墨家学派可谓是复兴重振矣!
      这也就是墨家巨子、弟子公尚绰急于要寻找和营救云中王刘如意的原因。

第51章 墨家不绝如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