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御书房里几位大佬全部到齐。
“都看看吧。”陈帝一摆手,简行之将事先抄好的兴国十六策人手一份分发完毕。
左相崔敏之不紧不慢地看着,全程波澜不惊,倒是那户部尚书苗进啧啧称奇,不停点头。
吏部尚书赵有德眉头紧锁,不自觉地拱了拱身子。
兵部尚书程思远双拳紧握,眼神中掩不住的激动与亢奋。
工部尚书骆一凡精神不振,全然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最是优哉游哉。
倒是镇国公何勇显得淡然,他不时地拉了拉一旁兵部尚书程思远的衣角,伸手指了指。
靠,闹了半天,这家伙大字不识几个,认不全……陛下也真是,这不为难人嘛。
镇国公打仗是把好手,你让人家识字?没这个能力你知道吧。
陈帝坐在龙椅之上,轻轻叩着桌案,将底下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
自古帝王皆善制衡之术,这朝堂之上只要分为两派,一派以左相为首,户部,刑部,礼部皆属于这一派,尤其身后的户部尚书苗进是他最大的助力。
另一派以右相为首,吏部,兵部都是属于这一派,吏部负责天下官员的选拔和考核,是他最大的助力。
这二人一个掌管钱财,一个掌管官员升迁,虽然左相明面上有三部在手,压了右相一头,但右相毕竟是文人领袖,身后站着天下士子,倒也算旗鼓相当。
而御史台和大理寺直接对皇帝负责,属于保皇一派,尤其是御史台负责监管百官,只是这两个部门也被二相掺和了不少沙子。
“好了,看都看了,说说吧。都什么意思,畅所欲言。”
静默的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偶有飞鸟自上而下掠过,撞了撞身后的门窗又径自飞远。
“那就右相先说说。”
这右相王佑身后的家族乃是本朝第一,说一句最大的门阀也不为过。这右相又是文官领袖,身后站着的不仅仅有世家,还有天下士子。
众人都是人精,这皇帝点名右相先说而非左相,这其中深意焉能不知,这要动也是第一个动他们家。
“臣惶恐,只是时间仓促,一时也谈不上建议,尚须带回去思量思量。”王佑不卑不亢地说出这一句。
众人心下又是一阵嘀咕,这老滑头,这不等于没说嘛。
“哦”陈帝的这一声语调上扬。
“那苗爱卿先说说看吧。”陈帝一脸微笑。
苗进瞄了一旁的崔敏之,得到肯定的眼神后清了清嗓子。
“陛下,此十六策思路清晰,针针见血,若是推行不出数载国库必如陛下所言堆积如山,此乃利国之大策啊,陛下。”
苗进这话不假,作为户部尚书,国家的钱袋子,他当然能看出这些国策背后的东西,只是身在朝堂哪能不站队,有时言不由衷罢了,但真要能让国库充盈他倒是乐见所成。
“爱卿赞成就好,只是爱卿误会了,这兴国十六策非朕所想,实乃出自林煊之手。”
“林煊?”
第10章 兴国十六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