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4章 与闫院士初次见面[2/2页]

大国重器之科研新秀 用户12231237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小子前段时间激光器研制的时候,夜以继日,没怎么休息,已经累坏了。”余院长也满眼爱惜的看着顾岑。
      闫院士听了余院长的话哈哈大笑道:“老余啊,看着把你心疼的,我还没把人请走呢啊!”“你放心,这次顾岑去呢,主要是就帮我们把把关。”
      “在科研方向上,以及跟激光器的相互结合方面给我们进行一个指导。”
      “说白了也是一种变相休息,他是以顾问的形式在整个团队当中。”
      “绝不会累到你的宝贝学生!”闫院士连忙解释道。
      然后一边笑着,一边把顾岑拉到了自己旁边坐了下来。
      三个人都坐定之后,顾岑也开口了:“闫院士,光刻胶这个项目我早就听说,也知道他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卡脖子技术!”
      “最近,我也对这个项目进行了一些了解,同时我本科时候也修过材料化化学方面的一个学位,所以我想我也可以……”
      还没等顾岑说完话,闫院士是连连点头赞许道:“我想请你来做我们的顾问,最大一方面的原因也是我了解了你的履历,有一个青华的化学学士学位。”
      “现在像你这种综合性的人才,实在是太稀缺了。”闫院士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
      “如果一点化学方面的背景知识都没有,那么很难融入到我们团队中来。”
      “你既然有这方面的背景知识,又做了很多的功课,相信你肯定会很快就融入到我们的团队中。”
      “你的加入一定能我们的研究锦上添花,也借你们激光器研究研制成功的这个东风,把光刻胶的技术推上一个新的台阶。”闫院士越说越激动,声调明显升了上来。
      顾岑明白了,闫院士并没有想让顾岑参与到研究当中,只是做一些指导性的工作,如果这样就很难将图纸快速的提出来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余院长显然看懂了顾岑的用意,但是余院长毕竟有这么多年做院长的经历。
      他十分清楚:科研工作不仅仅是科研能力的体现,还有组织能力保驾护航。
      每个单位的组织方式不同,单位与单位之间,科研院所与科研院所之间有很多心照不宣的界限。
      能像闫院士这样,两次屈驾来航天院请一个年轻人做技术顾问,已经是给足了顾岑面子,也是对顾岑之前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同时余院长也很清楚顾岑的能力,既然顾岑已经跟他说,自己能够做出光刻胶的化学式,那么他肯定就能做!
      但是,如果现在就很直白的表示顾岑要加入研究团队,难免有一些喧宾夺主的意味,从而引起闫院士的不信任。
      想到这里余院长悄悄的朝顾岑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不急着说。
      然后他又转头向闫院士问道:“那么你们这个光刻胶现在进行到什么程度?光刻胶的化学式基本成型了吗?”
      “哎!”闫院士叹一口气说道:“我们也是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还没有什么头绪啊。”“针对每一种想法都要进行大量的试验,所以研究进展还比较缓慢,刚好你们这个激光器的技术研制成功,我就想着来取取经,引进人才嘛!”
      闫院士明显没有了刚才高昂的情绪,声调越来越低。
      “实不相瞒,如果我们方向选对了还好说,以我们的实验能力有个一年半载也能研究出光刻胶的化学式。”
      “如果方向都选错了,那研制成功真的是遥遥无期。”

第44章 与闫院士初次见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