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深秋的田野上,无际金黄,谷子熟了,玉米熟了......,虽然秋风瑟瑟,人们却挥汗如雨的在抢收粮食。
生产队长高举着红旗迎风挥动,高唱着:“......一大二公集体化,坚持到底不动摇......\"
田垄间,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社员们嘴里高唱红歌,手里却一点也不耽误干活儿。
再过十天半个月就要迎来东北的第一场雪了,下雪前的抢收如火如荼,男女老少齐上阵,在那个时候,劳动最光荣。
40岁的余五是生产队的车老板,他赶着老红马套着平板车,拉着一车玉米,在通往余家堡屯的大路上狂奔,把系着大红绸子的长鞭在半空中甩得”啪啪“作响。
余五在解放前,一直都在地主家做长工,以前收的粮食是地主家的,丰收也高兴不起来。
现在,眼看着一车一车的粮食拉进了生产队的粮仓,心里别提多高兴,这粮是咱人民自己的。
“?N~驾~驾~!”
夕阳的余晖洒在大路上,田间地头人们劳动的热情高涨,似乎都不知疲倦一样。
余五心里不但充满着大丰收的喜悦,还有另外一件事,让他喜上眉梢。他的媳妇要生了!
余五是个苦命的人,先妻生了一个女儿,女儿8岁的时候得病死了,转年先妻也难产死了。
一个人生活了几年,7年前,村里人给介绍了邻村的寡妇高氏,两人重组了家庭,生了一个女儿,现在女儿5岁了,高氏又要生产了,他盼着生个儿子。
生产队的场院上,堆着小山一样的谷子黄豆和玉米,余五从车辕上跳下来,正要牵马进院,突然看到他闺女小珍跑了过来。
“爹!娘快生了!你快回家!大娘和玉嫂子叫你快点回去!”
余五一把抱起闺女抹去她嘴角的泪说:“等爹卸完这一车粮!”
“五叔!快回,快回,我妈和小玉都在你家看着我婶子呢!这车粮我来卸!”
说话的是一位20多岁的青年,他叫秀军,余五的堂侄,是生产队的会计。
余五把鞭子递到了秀军的手里,抱起小珍向屯子后街的家里飞奔。村里的几条狗也好事的随在余五的身后一起跑,身后尘土飞扬。
几个收工的女社员远远的看到,高喊:“他五叔~咋滴了?”
&nb
第1章 降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