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欧阳修将王英一下子拉过来,扯下托盘里的一张纸,入手的一瞬间欧阳修就有些脸色异常。
      “嘶……,这纸,怎么这么硬?”欧阳修不禁发出疑问。
      “这是竹制的纸张,制作时长要一个月,纸张最大的好处就是原料成长时间快,不担心大量伐木导致荒地。”
      “并且,纸张硬度高,便于保存。”赵琮说道。
      不过那些官员此时根本没理会,全部都围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好纸!好纸!这纸写起字来,一点不带透的!”
      “嗯,一股子竹香,确实是竹子做的纸啊。”
      正当他们讨论的时候,有人大声道:“殿下,敢问这纸张造价几何?”
      众人一看,是翰林学士杜衍。
      赵琮捏着下巴:“若有作坊大规模生产,成本不足宣纸两成。”
      宣纸成本多高啊。
      在大宋,上等的宣纸那就是等重量的黄金,一般官员使用的那都是比较糙的黄纸。
      在唐朝,泾县的宣纸还是贡品。
      就算是如今,也是皇室专供。
      竹纸没有宣纸那么柔和,也没有那么柔韧!
      更没有宣纸的染墨性,不适合用笔墨绘画,毕竟竹子的纤维没有桑树或者构树那么柔软。
      不过竹子的好处也很明显。
      量大,成长周期短,原料供应充足,并且,没有宣纸那么娇气。
      赵琮研发竹纸的最大突破就在于,调配专门的药水浸泡竹节,使其变得柔软变成竹浆,并且在切削,打浆的步骤运用机械,减少人力。
      “这……,这是真正的宝物啊!”杜衍抚须的手都僵了一下。
      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又岂会不知纸张的金贵?
      且不论一个书法家一生要拿多少字来堆,就算是一般的读书人,谁天天不写个几张纸?
      大宋读书人太多了,纸也太贵了。
      一遇到有谁的好词好诗传世,纸张的销量更是暴涨!
      有老儒双眼含泪的道:“殿下,此法可否公诸于世?让天下文人共享其利?”
      赵琮脸上笑嘻嘻,心里……。
      你特么不会说话就少说点!
      “潘老不必这么着急,不久之后纸张的价格就会大降,到时候天下读书人都用得起这样的纸!”
      好一阵安抚,赵琮才将那些老儒安慰下来。
      欧阳修这时候上前,道:“殿下,老臣愿意……。”
      话还没说完,赵琮就淡笑道:“此事孤亲自操手,将此法售于商贾,换取钱财,填补国库亏空!”
      “万万不可啊!”欧阳修急得跳脚了。
      包拯也是一脸苦涩。
      赵琮也明显又是在玩他们呢。
      这制纸法要是一面世,肯定可以将宣纸的价格一下子打下来,并且可以造就更多的读书人!这样的妙法,对于读书人来说就是重于千斤!
      可赵琮一转口就要将这个法子卖给商人,这不纯打他们这些读书人的老脸么?
      为商则奸,要是真把这法子交给了那些商贾,那还怎么给天下读书人造福?怎么发扬圣人的学问?
      包拯,也是如此想的。
      这是读书人的通病。
      万般无奈之后之下,包拯苦笑连连的在一众老儒犀利的眼神下站出来道:“殿下,此法还是留着朝廷经营吧!”

第82章 留着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