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据说对她有想法的人不少。
      似乎还有好几个大官。
      很快,笔墨纸砚就上来了。
      范纯礼悄声问道:“殿下,需要……。”
      赵琮摇头,淡笑:“无妨,正好有段时日没作词了,今日试试手也好。”
      说完,赵琮直接就上手持笔,没有半点犹豫的落笔。
      这果决的态度和速度看呆了众人。
      韩维和李福更是目不转睛。
      至于赵安,看到这一幕也不自觉的提心吊胆起来。
      “行了。”
      一番书写,赵琮放下了手里的。
      “这……这……。”范纯礼目光呆滞。
      韩维咬着舌根,此时正捂着嘴冷汗淋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明代杨慎的词,颇有感叹之意。
      赵琮选取这篇词作,也是因为心有所感,如今大宋朝政复杂,官员霸权的同时又有党争。
      他看出了这样局势,故而发出这样的感叹。
      韩维眼眶泛红。
      范纯礼握拳而立。
      周遭读书人静若寒蝉,他们在这醉梦楼每日都可以听到新的词作,可都是一些聊胜于无的作品。
      就算是偶有佳作,也是凤毛菱角,不足以满堂皆惊。
      可今日,这新面孔的读书人,却给了他们结结实实的一巴掌,将他们给活生生打醒。
      “作的好啊。”
      有叹息之声自三楼传来。
      众人抬头,见有中年男子从雅间走出来。
      “是杜云深,杜大学士!”
      “翰林学士杜大学士,没想到这里还能见到杜学士。”
      赵琮也抬头。
      杜云深,杜衍长子,不久前才从越州到京城,他来到京城的原因也和他父亲杜衍有关。
      当初杜衍因为新政失败被贬官到了兖州【山东济宁】,后来就一路沉浮,致仕之后十年郁郁而终。
      赵祯心念老臣,故而将杜云深宣入宫中,让其入翰林院,负责起草诏书,修撰正史。
      杜云深也低头看到了赵琮。
      他肯定是见过赵琮的。
      能入翰林院的,都是在学识上得到大众认可的儒者,无一不是当朝的名人。
      而赵琮也是在杜云深的教导下上过几次课程的。
      杜云深为人中庸且平直,也就是常人所言的君子。
      赵琮不喜这样的性格,所以也就和杜云深没什么深得来往。
      不过没想到今日会在这里看到他。
      杜云深缓缓下台,周遭不少学子脸色有些激动的看着杜云深。
      “杜学士!”有学子激动的喊道。
      杜云深点头,面色不改的走到了赵琮的面前。
      他先是低头仔细的看了看赵琮所书的词,看了良久,转头道:“敢问,在下可否在此作上题字?”
      赵琮轻笑:“杜学士,请!”
      杜云深沉沉点头,用左手握住右手宽袖,提笔写道:国有良君,其国当兴!

第77章 杜云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