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四十三章:援军,援军!
      陶温灵的话说的很轻快。
      但是语境绝对没那么轻松。
      赵琮可以看得出,她很不甘心。
      “不过现在没办法了。”陶温灵叹了口气。
      “西夏军来了,我得回去。”
      赵琮皱眉道:“有胜算吗?”
      陶温灵眨了眨眼,正色道:“我爹麾下的军队也只是集结在丰州保宁寨一带。”
      “此次西夏人攻的是环州庆州那一带,隔了太远,彼此联系并不深刻。”
      “那你回去做什么?”赵琮问道。
      “我去环州啊。”陶温灵哼哼了一声。
      赵琮顿时有些严肃的道:“十几万人的战场,有定边军和保安军两军,还有蔡挺的人马,你去了起什么作用?”
      陶温灵嗤笑道:“蔡挺的人马倒是有点用处,至于定边军和保定军……。”
      “高义城麾下除了亲兵三千有战力,其他边军,能不能凑够两万人都是问题。”
      “至于保安军,石元冲那厮我爹说他胆小怕事,顾头不顾尾,能成什么大事?”
      赵琮一下子有些惊惧。
      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军额!
      大宋将领吃军额,那可是历朝历代有名的。
      糟了,自己怎么就忽略了这个问题。
      “你怎么了?脸色这么差?”陶温灵问道。
      赵琮淡定下来,摇了摇头,转头问道陶温灵:“你觉得他们可以坚守多久?”
      陶温灵笑了笑:“西夏在绥德至环州一线布置了六个军司。”
      她伸出指头掰着指头道:“左厢神勇军是防范晋宁军的,他们没办法动。”
      “所以这一次出兵的是祥佑军,嘉宁军,静塞军,以及洪州的一些部落军,总计十余万人。”
      “大宋这边,绥德,保安,定边三厢加起来不过七万多人,其中又有多少空额,多少老弱!”
      “几乎就是二打一的局面,就算是有蔡挺在北方坚守,也最多,一个月!”
      一个月?
      赵琮皱眉。
      时间够么?
      “从汴京赶路,最快多久可以到庆州?”赵琮问道。
      陶温灵抽了双筷子:“最少七天。”
      “水路呢?”赵琮突然开口道。
      “水路?”陶温灵愣了下。
      赵琮也沉吟了一阵子。
      “渭河!”
      他开口道。
      这时候,一个妇人端着面走了上来,笑道:“来,你们的面和羊下水。”
      赵琮笑了笑:“掌柜的,生意不错啊。”
      妇人笑了笑,用腰间的帕子擦了擦手:“还行,就是每天起得早。”
      赵琮点头笑了笑。
      “怎么你一个女子出来做生意,家里没人么?”赵琮喝了口面汤问道。
      说是面,其实更像是疙瘩汤,用羊油加咸菜熬的汤,加了点盐,还有咸菜的香气。
      面粉也是黄的面粉,这时候民间没有精细的白面,都是麦子连带着那层薄壳磨出来的黄面。
      不过就是这么一碗简单的疙瘩汤,配上腌的辣蒜和生姜,味道十分鲜香,加上面汤里面撒了葱,清香扑鼻,油气也足。
      妇人笑道:“在边关呢。”
      赵琮听罢有些恍然。
      “原来是军嫂。”赵琮竖起大拇指。
      妇人有些和蔼的脸上有些羞怯,笑道:“俺们家那口子也算是争气,是边军的一个伍长,再有几年,就该退了。”
     &nb

第43章 援军,援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