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口声声在这里说儿戏,你是将官家置于何地,将我大宋储君置于何地?”
“难道,我大宋的储君,是个不懂法的储君?”
此言一出,满堂大惊。
李定脸色一白。
赵祯也是护子心起,顿时觉得有些怒火。
朕是大宋官家,朕的儿子将来时大宋储君,如今还是太子的时候你李定就这么压着他!
那将来继承大统,你李定不是更得仗着自己的身份压制我儿子?
不得不说,韩琦几句话,就让赵祯一下子心里不舒服起来。
赵祯脸色一黑,平静的脸上地下藏着的是波澜暗涌。
“既然太子写了,那就念来听一下,太子作为储君,律法之事,还是该过问的。”
赵祯的话也已经很清楚了。
李定还想开口,却被身边的宋祁拉住。
在赵祯的授意下,赵怀站在台前,开始念道:“盐税国营法。”
盐这个东西,说起来并不稀奇。
特别是在沿海地带,从商周时期就开始有百姓直接煮海水晒盐,内地则是有盐湖和盐井进行卤水炼盐。
前唐时期,朝廷并不管控盐的产销,允许私人制盐贩盐。
到了唐玄宗时期,国家财政紧张入不敷出,才选了盐这么个百姓都会吃的东西来收税。
而在唐时期,盐的赋税短时间达到了惊人的三千万贯!
即便是在如今的大宋,也达到了一千多万贯。
明清之时,盐税更是朝廷税收大头中的大头,天下最有钱的,就是南方的盐商。
赵琮的律法,首先是从根源上要解决滥制青盐的事情。
由百姓制盐,卖给朝廷。
总体分为,民制,官收,随后商运,商销。
将环节分开,不要商人搞一条龙的垄断,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控制。
对于各地的盐场,必须要进行政审审批其经营资格,获得经营资格的盐商,拥有开采权和制作权,但是没有销售权。
这个环节,叫民制。
随后,他们的盐一分不差的交给当地盐铁司,由盐铁司来销售。
当然,这其中,就会扣除一部分的税收。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私盐的产生。
此为,官收。
还有一点,就是商人承包的盐场会有挂牌,挂牌就代表了这篇盐场的归属人,归属人可以转让,可以继承。
归属人就是法人,法人就是负责人,盐场一旦出现贩卖私盐的情况,负责人首当其冲受罚。
当然,办牌得贵,并且一年一查。
这样一来,可以短时间就再次征收一大笔钱。
由朝廷出面成立一个专门的盐务部门,负责天下盐务,各地州路设立衙门,主管盐务。
盐场的盐产出之后,由衙门的人清点存库,统一调配到州府集中仓库,这时候,就是卖盐。
盐引这个时候,就出现了。
在赵琮的解释下,大臣们也明白了这个盐牌和盐引的区别。
盐牌是开采资格,而盐引,是贩卖的资格。
商户从衙门交钱购买盐引,在此时,就必须按照税法缴纳税款。
比如一百贯的现钱,可以得九十贯价钱的盐,这十贯钱,就是税收。
拿着盐引,可以去天下各地提盐!
第20章 我这是为了您好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