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章 何为善?赵琮的政[2/2页]

仁宗遗嘱:其实朕还有个儿子! 毕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郡王殿下,副枢密使求见。”
      给赵琮安排的宦官苏南上前轻声说道。
      赵琮回头,就看到了苏南那张俊秀无比的脸蛋,面白无须,俊秀非凡,要不是眉宇间的阴柔之气显露无疑,赵琮差点认为这是个女子。
      不过他偷偷看过,这家伙确实是个男的。
      “知道了。”
      赵琮回到殿中,很快包拯就来了。
      “微臣见过郡王殿下。”包拯十指交叉,给赵琮弯腰行礼。
      赵琮笑了笑:“包龙图何必多礼,有什么事情请说吧。”
      这包拯不是历史上的黑面包青天,也只是一个看起来很严肃的老者,脸上常年挂着凝重之色。
      包拯正色道:“微臣是来给郡王殿下教学为君之道的。”
      “这是刚刚微臣去官家宫里讨要的诏书。”
      诏书?
      赵琮有些无奈了。
      这包拯显然是盯上自己了。
      赵琮看了看诏书,果然是册封包拯为侍读和太子少保的圣旨。
      也就是说,现在包拯就是赵琮的老师了,为东宫侍读,太子讲学。
      苏南这厮很没骨气的为包拯搬来一张太师椅,包拯坐下,开始给赵琮讲治国之道。
      可以看出,包拯是废了心力想要将赵琮教好。
      从一开始,就直入主题,讲【大学】。
      这本书出自【小戴礼记】的四十二章,为战国时期曾子所作,讲的就是治国方针和教育讨论。
      经过二程的大力支持和推广,这本书已经成为了国子监和一众学子指定的进士科必读之书。
      不过有一个有意思的是。
      包拯所实行新政,而二程是提反对意见的!在这种环境下,包拯还教授赵琮这本书,当真是应了那句话,有教无类。
      有此也可见古代文化学术的相互推崇,和文人之间彼此学问的相互认同。
      赵琮倒是听得懂,系统送给他不少天赋,其中就有解读古文。
      所以包拯那些话他听着宛如白话文一般易懂。
      儒学,并不只是读书。
      而更多的,是做人和明事理。
      这一点,赵琮也明白,只不过有个事实很残酷,读书这条路,并不能让所有人都变得高尚起来。
      这是人的问题,不是学问的问题。
      包拯的讲学偏向理想化,而赵琮更看重现实。
      在讲到第一篇‘止于至善的时候,赵琮皱了皱眉。
      “郡王可是有什么疑惑?”包拯问道。
      赵琮抬头,问道:“包龙图,敢问何为善?”
      包拯立即道:“善,乃是德行,如何评判一个人的德行,就好似上善若水,君子以厚德载物一般。”
      “善,乃是行为,是为不争,不嗔,不怒的德行。”
      可让包拯没想到的是,赵琮居然很是闲适的摇了摇头。
      他淡淡道:“善,真的是这样?”
      “大公无私,仁爱众生,为德是行,是为至善。可在我看来,这个善,是善于。”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这文章前面七善都是善于,怎么核心变成了不争了?”
      “在我看来,所谓善,是善于打,善于骂,善于出兵,善于以绝顶之姿碾压敌人,此为善!”
      “再通俗一点就是,我什么事都办得好,没什么争的!”

第3章 何为善?赵琮的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