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沟铸渠”、“裁弯取直”、“河道整治”、“植树造林”等等关于治水的一系列方案。
都被秦逍遥熟记在脑海里,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讲出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陛下!请问这一系列办法是何人想出来的?”
张德贵想了想,他的派系里面应该没有这种才学之人。
如果是此次科考里面的学子,但不妨碍他在学子面前博得好感。
到时候召见一番,点破点破。
没准就会成为自己人,毕竟以前他都是这么干的。
“右相先不要急着问此人是谁!不妨说说此类办法如何?”
果然是老狐狸,又想着美事呢!
秦逍遥知道他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是谁,他就偏不让他过早知晓。
“治水良策乃是绝妙的好办法,可是如今已入秋,这一系列办法也没法得到验证啊?”
“是啊是啊,尚未验证也不知可行不可行…”
几位大臣也开始发出质疑。
“既然爱卿们觉得没有得到验证,心中有疑问,那这个好办!”
接着将周景琰推了出去,让他跟几位大臣解答。
“周景琰学子,朕记得没错的话这篇策论出自你之手,不妨你来给爱卿们说说…”
“草民遵旨!”
周景琰站了出来将一系列方案一一解答。
从开沟铸渠到为何要植树造林,详细的说了出来。
当中有些大臣们提出疑问,他也从容不迫的回应着。
直到百官们纷纷点头称赞,秦逍遥也对其刮目相看。
在这个时代,能够有这么先进且超前的办法。
实属不易,如果不是因为他精通这些。
他也会认为只是一篇华丽的文章。
“朕也就不绕弯子了!新科状元周景琰上前听封…”
“是!”
“朕封你为扬州知府!考核期为三个月,这三个月嘉陵江和乾元江的防汛工作就交给你了…”
纸上谈兵不如实践来得快。
如果想让他快速成长,还得放到地方上去磨练。
秋季过后就会进入冬季。
防汛工作不做好,如果迎来雨雪。
到时候决堤,遭殃的又是老百姓了。
“臣周景琰接旨!定当不负众望,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朕就不留你在朝堂了,你即刻去上任去吧!”
果断且迅速,留下来只会让他面对那些大臣们的拉拢。
“臣遵旨!”
宛德凯命人将准备好的文书,以及官印官服都送到了周景琰手中。
接下来。
除了第二名榜眼韩林峰留在了瀚学院。
剩余的九位学子,都被安排到了地方上任。
这在历来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当日宣布当日任免,没有稍作停留。
“好了!文科一事告一段落了,昨日的武举朕有些疑惑想让爱卿们解答解答…”
对于昨天的事情,大部分大臣还是清楚的。
本以为这事就此揭过了,没想到还是绕回来了。
“吴太医昨日查验后得知,这名覃郎的参赛选手是被人下了毒,朕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说完,百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仿佛在说,这不是为难他们嘛,他们哪里有这个胆子去干这种事。
见没人回答,秦逍遥脸色突变。
&nb
第三十二章:亲信任免,破局开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