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69章 朕的时代[1/2页]

大唐扫把星 迪巴拉爵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武媚漫不经心的看着奏疏,脑海里想的却是长孙无忌此人。
      皇帝已经下了决心,就等着出手的机会。
      可这毕竟是长孙无忌!
      动手之后他所代表的那些人会不会反弹?
      会不会……
      周山象站在铁炉子边上,看着贾平安生火。
      点燃柴火,燃烧旺盛后放煤块下去……
      这个能燃吗?
      周山象的身体前俯。
      “武阳公,这样便能引燃了?”
      她抬眸问道。
      “自然能引燃。”
      贾平安看了她一眼。
      盖子盖上,转瞬就听到炉子里的火苗扯出了声音。
      这个时候要拿铁钎捅几下,免得柴火烧空了,晚些煤块一下垮塌下去。
      又过了几分钟,贾平安打开盖子,火已经起来了,能嗅到一股子刺鼻的味道,很淡,大多被烟管给引走了。
      “成了!”
      周山象欢喜不已,“可有毒烟?”
      她嗅了嗅。
      “毒烟都被烟管引走了。”
      贾平安把铜壶放上去,吱呀一声。
      这……
      武阳公竟然能弄出这等好东西,此后岂不是就能在室内取暖了?
      周山象欢喜的道:“以往弄了炭火在室内烧,说是无烟,可却觉着不舒服,早上起来更是有些头晕。这个无烟无味,好暖和……武阳公,你可是解决了咱们的大难题。”
      呵呵!
      关门烧炭那是自寻死路,怎么看都是烧炉子更强大。
      武媚咦了一声,见他们二人蹲在炉子前面嘀咕,就问道:“这是何物?”
      阿姐,你难道已经更年期了吗?
      “皇后,这东西竟然能烧煤,无烟无味,好暖和!”
      武媚起身过来,“竟然能无烟无味吗?前几日宫中才将因为烧石炭被毒死了七人,你这个……”
      吱吱吱!
      铜壶在叫唤。
      贾平安提起铜壶,炉膛里的火在燃烧着。火焰熊熊,照的贾平安的脸微红。
      “阿姐,石炭在炉膛里燃烧,毒烟都被烟管给带了出去,如此室内温暖如春,更是能烧水做饭。”
      武媚仔细看看,更是亲手加了几块煤。看着煤块熊熊燃烧,她颇为兴奋,“若是长安城中的百姓都能烧这个炉子,那能省多少?”
      不止啊!
      再砍伐下去,长安周边将再无绿色。
      “阿姐,长安城中烧石炭的也不少,但更多是烧柴火。百姓烧石炭只敢在厨房灶台里,若是有了这个炉子。阿姐……”
      贾平安吸吸鼻子,“当年在华州时,每年冬季我都冷的不行,手指脚趾头都肿胀起来,又痒又痛。恨不能每日都缩在被子里不出来,可在被子里依旧被冷的瑟瑟发抖。”
      这个时代的百姓对于取暖这个概念基本为零。
      权贵可以烧炭取暖,百姓哪里买得起炭?
      于是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记得当时村里有个懒汉,冬日里被冷的不行,就裹着被子出门,远看就像是一个圆球在滚动。
      “百姓家中烧不起炭,若是当时有这等铁炉子,石炭也不贵,那冬日便是最为享受的时刻。”
      后世一家子围在铁炉子边闲聊,是许多孩子一辈子的温馨记忆。
      武媚若有所思,“百姓果然苦不堪言。我在感业寺时也是如此。”
      阿弟竟然能弄出这等好东西来,若非铁价贵,怕是百姓家中能人手一个。不过也无需担忧,上次平安说鸭绿水两岸就有大铁矿,只要采了来,冶炼成铁块送到长安,铁价自然就会回落。
      她看着贾平安,眸色温柔。
      阿弟做了铁炉子,第一个就送到了我这里,拳拳之心……阿姐那边有什么好东西也记不起宫中的我,一心只想着攀附皇帝。果然,阿弟待我真,家中对我假。
      她突然展颜一笑,“平安你诗才了得,可能作诗一首?”
      呃!
      我牛笔吹大了。
      贾平安搜肠刮肚,猛地想到了一篇文章。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一个卖炭翁的形象便出现了,活灵活现。
      武阳公果然是大才????呐!
      周山象看着贾师傅,脸上多了些红晕。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
      这不是对内侍的控诉吗?
      周山象不禁呆住了。
      “平安说的是那些骄横的内侍?”
      武媚的眉间多了冷色,“宫中时常能见到这等人,仗着权势飞扬跋扈。如此我当令蒋涵清理一番。”
      这不是无妄之灾吗?
      贾平安觉得自己造孽造大发了,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事儿竟然是功德。宫中的内侍作威作福的不少,借此清理一番,这不是功德是什么?
      老邵不知怎地没在,晚些周山象送贾平安出去。
      “武阳公,宫中是有这等内侍,往日不好动他们,今日武阳公借着一首诗却打动了皇后。”
      周山象看了他一眼,见他平静,不禁暗赞。
      “人说劝谏要高明,武阳公这便是极为高明的劝谏手段……”
      我只是随口一说,你竟然把它无限拔高,贾平安微微一笑。
      周山象把贾平安送了出去,才将回来,皇帝来了。
      “这是何物?”
      李治看到了铁炉子,不,是听到了铜壶响。
      武媚笑道:“这是平安弄的炉子,陛下来看看。”
      一番查看,李治不禁赞道:“能取暖,能烧水做饭,果然是个好东西。”
      好东西你得赏赐,不赏赐空口白牙就想用吗?
      李治有些心动了,想着自己那边是不是弄一个铁炉子。
      但打造之法目前就贾平安知晓,怎么弄?
      “媚娘。”
      所谓心领神会就是如此,李治觉得武媚应当知晓自己的心意。
      武媚无动于衷,在看奏疏。
      悍妇!
      李治拂袖而去。
      但心中却颇为期待,就令人参照着打了个铁炉子。
      “咳咳咳!”
      铁炉子弄好了,一点火,满屋子都是烟,呛的王忠良溜了出来,眼泪汪汪的道:“陛下,待不住,待不住啊!”
      “罢了,天气渐渐暖和,等年底再说。”李治输人不输阵,不肯向武媚低头。
      哪怕是外面的煤烟味也很重,李治熬不住了,干咳几声就吩咐把铁炉子撤去。
      他站在外面在思索着什么。
      王忠良进去,“陛下,已经没味了。”
      李治摆摆手。
      沈丘来了。
      “陛下,那边在谋划。”
      李治淡淡的道:“这便是机会。”
      沈丘欠身,“陛下,奴婢愿意去。”
      杀机骤然一盛。
      “你去不妥。”
      李治摇摇头,“让贾平安去。”
      沈丘一怔,“武阳公去……是了,奴婢愚钝。”
      “去吧。”
      李治看着沈丘远去,突然伸开双臂大笑。
      “哈哈哈哈!”
      王忠良总觉得皇帝是如释重负的轻松大笑,但却不知晓为何。
      贾平安正在和老帅们商议事情。
      程知节、苏定方、梁建方……
      室内,程知节在叫骂,“老夫说过慢一些慢一些,你这个老贼却急吼吼的率军逼了过去,阿史那贺鲁如惊弓之鸟,听到唐军二字就浑身颤栗,自然会远遁。”
      梁建方骂道:“老夫一路潜行,最后十里才发动突袭,谁知阿史那贺鲁竟然这般敏锐,特娘的,就和兔子差不多。老夫上了十余份奏疏请战,好不容易出征一次,却遇到只兔子,定然是上次去青楼脚滑了,带累着运气差了,娘的!”
      脚滑了……按照长安青楼界的黑话,便是一触即溃。
      苏定方沉声道:“小贾在,说话注意些分寸。”
      梁建方是真的火大,“他都多大了?娃都两个了,你还以为他是从前那个少年?”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啊!
      贾平安笑了笑。
      “老夫去青楼只是逛逛,可十次去,九次都能看到李敬业在。啧啧!英国公的这个孙儿果然是青楼常客。”
      那个铁憨憨甩屁股的名头在长安赫赫有名。
      贾平安觉得不能把时间耗费在这等事儿上,就说道:“诸位老

第769章 朕的时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