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8章 这一眼[2/2页]

大唐扫把星 迪巴拉爵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这个促狭的,哈哈哈哈!”
      什么意思?
      卫无双不解。
      邵鹏劝道:“昭仪,不可大笑。”
      “不能笑,那还活着作甚?”武媚笑道:“此事他是哄你。一般的女子生两三个、四五个的最多。十余个孩子……那是他哄你。”
      那个小贼!
      卫无双满头黑线。
      “此事你只管当笑话罢了。”武媚笑着。
      卫无双告退。
      武媚看了三个内侍一眼,淡淡的道:“他们是怎么回事?该如何处置便如何处置。”
      ……
      贾平安去了山下。
      “老人家,你说今年可会有大雨?”
      山脚的一个农夫家中,贾平安蹲着,一个老人蹲在对面,身后的小孙儿趴在他的背上,不时抬头偷窥贾平安一眼,然后尖叫一声又躲起来。
      老人脸上宛如沟壑的皱纹动了动,一双眼睛眯着,“说不准呢!往年也下过,不过这地方下雨都说不准,最近这天色,老夫看不会。”
      “那就好。”
      贾平安心中微松,想到的是自己是不是记错了时间。
      比如说洪水是下一次来的时候发生的事儿。
      他起身准备回去,见孩子好奇的看着自己,就笑着摸了一个油纸包出来,“给。”
      老人推却,“哪里敢要?不敢不敢。”
      贾平安把油纸包塞给孩子,摸摸他的头顶,“有机会就去读书。”
      孩子拿着油纸包,呆呆的看着贾平安。
      但眼睛里却多了神彩。
      今日贾平安的一句话将会给他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
      ——有机会就去读书。
      他艳羡贾平安,如此就会以他为目标,这就是驱动力。
      贾平安出了这户人家,包东低声道:“武阳伯,这等孩子没地方读书。”
      “我知道。”贾平安淡淡的道:“总有办法的。”
      世家门阀对科举不屑一顾,倚仗的便是自家的家学渊博,而大唐的教育体系不完善的架构更是让这种不屑一顾变得理直气壮。。
      大唐最高学府招收的是权贵官员子弟,当然,你要说平民子弟也有人进了国子监,确实是有,但他们进的是算学这等类似于后世技校的地方。
      如此下面的人只能种地,上面的人倚仗着学习霸权,以及家中的关系,牢牢的把持着向上的通道。
      这条通道只留下了一条缝隙,偶尔有底层人能飘上来,随后被拉拢同化……
      这便是大唐版的阶级固化。
      而击破这个阶级固化的人就是武媚!
      “科举始于前隋,但开头还是先帝……”
      “科举?”包东不解,“那不是哄人的吗?”
      “胡说!”贾平安笑骂道:“那不是哄人,而是下面没几个读书人。”
      包东挠挠头,“那弄了科举作甚?”
      “留着希望。”贾平安缓缓而行,“先帝时诗赋只在上层流转,帝王和重臣们诗赋相和,下面的百姓看着这一幕敬若神明。学识也是在上层流转,下面的人想窥探,只会撞的头破血流。
      而科举就是一根管子,一头连着下面的百姓,一头捅到了上层,下面的百姓可钻进这个管子里,一路钻到上面去。”
      武阳伯真的是太天真!
      雷洪扯着抚须,“武阳伯,我有好友在吏部,他说科举入仕的官员升职艰难,被那些权贵高官子弟看不起呢!”
      这便是现状。
      “会好的。”
      李治对科举也是那个尿性,但好歹比先帝更重视了些。
      直至武媚,科举才正儿八经的进入了正轨。
      科举始于前隋,而真正的大兴则是在武媚时期。
      不管是糊名还是制科,或是大力提拔科举入仕的官员,都和武媚息息相关。为了提高科举举子的地位,她甚至还弄出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还有武举,也是在她期间被弄了出来。
      由此科举就成为了所有人的晋身之道。随着科举出仕官员的不断增多,以及这个群体的不断拔高,他们渐渐掌握了话语权。于是通过科举出仕的被视为真本事,而通过门荫为官的被视为无能之辈。
      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打通上下阶层流通的渠道,击破世家门阀和权贵官员们一心想固化阶级的美梦!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我们永远是高官权贵,下面的泥腿子子子孙孙永远都在地里为我们干活。
      这便是阶级固化。
      “定然会好的!”贾平安很坚定的道。
      他想到的是后世的描述。
      那盛世……麻衣如雪,满于九衢,这是介绍赴京赶考的考生之多的盛况。
      大唐盛世便由此发端。
      贾平安抬头,眼中全是憧憬。
      届时我必将站在某一处,看着那些考生进入考场。
      “武阳伯。”
      一个百骑来禀告,“武阳伯,发现一伙人在山中。”
      “可有兵器?”
      “有!”
      贾平安吩咐道:“叫上兄弟们,围剿。”
      此次发现了三波人,一波是柳?]和萧淑妃谋划污蔑武媚的那伙人,另一波是李恪的人,第三波却不知。
      百骑随即动了。
      “陛下,百骑发现贼踪,武阳伯带着人去围杀。”
      “知道了。”
      李治放下文书,眼中有冷色闪过,“朕自继位以来,夙夜难眠,只为大唐兴衰。这等贼人只为一家之私,告诉武阳伯,尽数杀了!”
      王忠良低声道:“陛下,活口呢!”
      难道不要追查背后是谁?
      活口?
      “能有谁?帝王要动手从不是某个人,更非某个家族。帝王动手……血流漂杵!”李治漠然道:“此时不是时机。”
      帝王的敌人从不是一家一姓,而是一个庞大的势力!
      此刻绞杀一家一姓有何用?
      只会让对方借此抱团来对抗帝王。
      李治拿起文书,仿佛是在和谁说话,“朕在等着那一日!”
      ……
      山脉延绵,时而秀美,时而险峻。
      百骑一队队的沿着山道在搜索。
      “先前他们就在前方。”
      一个百骑指着左前方的山脊说道:“有十余人,看到我等后就遁逃了。”
      贾平安看看周围……
      “此处道路险峻,右侧更是有小河,易于藏匿踪迹。分开!”
      百骑分开,往左右包抄,目标就是这一片地形复杂的地带。
      一个百骑急匆匆的追来,“武阳伯,陛下有令,全数杀了。”
      贾平安点头。
      这个命令含义颇深,代表着李治不想在这个时候和世家门阀翻脸的心态。
      程达带着一队人走了另一处,明静作为监督的内侍跟在贾平安身侧,见他眯眼看着一处山溪,就问道:“可是怀疑他们藏身此处?”
      贾平安摇头,“此地宽阔,地形复杂,十余人想把踪迹隐藏了,在旁人看来简单,可这是百骑!我调教了许久,今日便让那些地老鼠来看看什么叫做碾压!”
      “发现足迹!”
      前方有人在喊。
      “盾牌!”
      盾牌在贾平安的前方做好了防护的准备。
      “武阳伯,前方发现足迹,右侧有草被踩踏,随后被扶了起来。”
      贾平安看了一眼右侧。
      右侧两个小山峰之间有空隙,往上是个山坡,面积很大。
      山坡上树木不少,十余双眼睛此刻都在盯着下面的百骑。
      “那是贾平安,他身边的应当就是皇帝派来的内侍。”
      为首的红脸男子冷笑道:“他带着二十余人就想绞杀了咱们?痴人说梦!”
      “看,他的周围竟然有三面盾牌,胆小怕事如此,让人嗤笑。”
      红脸男子看到百骑展开搜索,就吩咐道:“前方的兄弟该开始了。”
      话音未落,左前方有百骑兴奋的喊道:“发现贼踪!”
      “那个兄弟回不来了……”
      这是诱饵,负责引开百骑,随后这些人就可顺势转移,到时候在想寻到他们就难了。
      诱饵就该有牺牲的心理准备。
      红脸男子见下面的百骑开始出击,就笑道:“咱们在山中有十日了,百骑和千牛卫,还有那些军士轮番巡视,依旧拿咱们无可奈何。今日若非有人咳嗽,也不至于……”
      “准备……”
      众人准备下山转移。
      就在此刻,贾平安转身看了这边一眼。
      这一眼,冰冷!
      ……
      晚安!

第468章 这一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