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淡写地向陈志康汇报:李波如说他会注意。
陈志康听了之后,告诉朱若灵,下午她还得去一趟苏氏,她得与苏炳林有一次正面交锋。这段时间苏炳林一直在忙着他们苏海科技的事,陈志康让朱若灵扮成一个记者,以采访苏海的发展规划为幌子,去了解一下苏炳林接下来有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
事实上,让朱若灵扮成记者去采访是十分不恰当的,而且想要套出苏炳林的话也不大可能。但目前,他们真的并没有更好的方法。其实对于他们而言,如果苏炳林能认出朱若灵(虽然他本人没见过朱若灵,但他周围的下属就不一定了),那反而是件好事。因为不管是谁去采访他,他都必不可能会向采访者说出自己的计划,但是如果知道了采访者真实的意图的话,他反而会对采访者提出的问题进行遮掩,这样的话,朱若灵便可以大致分析出他的意图。
但是,让朱若灵去采访苏炳林是很危险的,因为,如果苏炳林知道朱若灵已经知道了他的计划的话,那么真的保不准他会对朱若灵下手。
朱若灵觉得,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事实上,朱若灵并不是真的想要采访苏炳林,她更多的只不过是想要亲自接触一下苏炳林,摸摸他的底,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够从采访中搜出一点有用的证据,或者,苏炳林也可以解答萦绕在她心头的那些纷繁的疑问,毕竟他也是造成父母自杀的当事人。
当天下午三点多,陈志康告诉朱若灵,苏炳林已经答应接受采访了。时间是下午五点,地点是一个酒店的某房间。
朱若灵看了看时间,还有点早,于是自己装扮了一下,让她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记者。陈志康给朱若灵安排了一名助手,这人是清源律师事务所的另外一名律师,之所以选他,是因为这人比较精干,擅长分析说话者的心理。说不定可以从苏炳林的话里套出点什么。
在朱若灵出发前,陈志康和清源律师事务所的很多骨干级律师精心研讨了一份提问清单,然后让朱若灵背熟。当然了,采访过程中可能随时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所以一切还得朱若灵和跟着她的这名“助手”随机应变。
下午四点半,朱若灵和这名“助手”带着所有采访的工具,像话筒麦克风摄像机什么的统统准备齐当,然后装上车厢,开始朝着苏炳林指定的地点而去。
五点钟,朱若灵和助手准时到达指定的酒店房间。但苏炳林并没有准时出现。十分钟过去了,苏炳林依然没来,二十分钟过去了,苏炳林还是没来……
大约三十分钟后,酒店里来了一个人,此人西装革履,浑身透露着一股骄傲的味道。此人走进酒店,根本没有去看朱若灵和那名助手,理了理衣服直接在他们对面的沙发上一屁股坐下,然后翘起二郎腿,“我叫高彬,苏董有事不能来了,你们有什么问题就问我。我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间,所以,你们自己把握,找最重要的问题问。”
朱若灵和“助手”相互对视了一眼,双方眼里都掠过了一丝失望的神色。
朱若灵吸了口气,然后对高彬道:“关于苏海的未来,请问您能具体谈谈吗?比如以后将会考虑从什么地方引资?是否考虑过接受其他企业的投资?”
高彬道:“苏海有苏氏的庞大资金支持,我想是没有必要接受别人的投资的,目前,我们没这打算。”
朱若灵又问道:“我们听说苏氏还要投资银行,目前已经顺利拿到了长明农商银行的一部分股份,请问您们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高彬看了看朱若灵,冷笑一声:“这个问题与苏海无关,无可奉告。”
朱若灵又说:“那么,苏氏目前已经跨越了许多行业,请问未来会把业务重点放在苏海呢还是继续放在地产业?”
高彬道:“对我们而言,任何一个业务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苏氏不会因为成立了苏海就冷落了地产。”
朱若灵觉得问面前这自高自大的家伙毫无用处,因此也显得心不在焉地,最后淡淡地问道:“那么请问,苏氏跨越了那么多的行业,就不怕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另外,请问高彬先生,你自己是对网络业务感兴趣呢还是对银行业务感兴趣?”
高彬道:“苏氏自有其经营之道,至于我自己,毫无疑问,对银行业务更感兴趣。不过朱若灵小姐,你是叫朱若灵吧?虽然你胸前挂了个周丽丽的牌子,但你这脸我可记得很清楚。请问朱律师,哦不,周记者,你可以告诉我你这么用心良苦地假扮记者是何用意吗?”
第47章 私人采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