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二章 总摄文武[2/2页]

三国之霸王张绣 十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上表讨封赏,夸大战功,并与不合拍的皇甫嵩扯皮,招募兵丁,休养生息。
      这都是董卓的事情了,与张绣没有太大关系。
      而张绣本人,则就在襄平城中盘横了下来,将此地当做地盘来经营了。如果局势不会转变的话,这个地方将是他永久的地盘,扎在凉州的一颗钉子,未来崛起的根基。
      董卓走后,张绣便鸠占鹊巢,占了董卓的府邸,在此发号施令。
      刚刚入得府邸,张绣便与贾诩、戏志才、典韦四人来到了书房外,留典韦在外据守,三人一起进入书房。
      地板上很干净,张绣拿着一张地图招呼了一声,便带着戏志才、贾诩呈品字形坐下。
      张绣坐姿也很随意,乃是盘腿。
      “朝廷在凉州的城池,只剩下四座。一是襄平城、二是临渭城、三是略阳城、四位清水城。这些城池包括襄平城在内,都经历黄巾之乱、凉州之乱,人口减少,除了襄平之外,城池都很残破。”
      张绣盘横着,弯腰指着地图上的四个小黑点,抬头对贾诩、戏志才二人说道。
      贾诩、戏志才点了点头,这其实是开场白,情况他们都知道,关键是要怎么干。
      “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先贤有言:高筑墙,广积粮。”
      “文武之道,相辅相成。”
      张绣说到这里后停顿了一下,因为贾诩、戏志才看了他一眼。张绣醒悟过来,这三句话两句不差。
      这第二句高筑墙,广积粮差了一个缓称王,就是明朝的话嘛。
      不过算了,听得懂就行了。张绣呼出了一口气,说道:“我向董公讨了两个官职,护羌校尉、郡守。”
      “如果朝廷赐给我郡守,多半会合并这四座县城,成立一个郡给我。”
      “我想将校尉、郡守的职权、文武,分作四部。”
      “我不管事,你们管事。”
      说到这里,张绣看了一眼戏志才,说道:“边郡可以设置长史。如果朝廷诏令下来。志才,你将是郡长史。帮我调查处我麾下到底有多少人口、粮食、官牛、官吏,编辑人口、官吏名册。修筑、扩大城墙。我想把治所设置在临渭。临渭靠近渭水,易守难攻。城池残破弱小,可以推倒重建。”
      张绣又看了一眼贾诩,说道:“护羌校尉也有长史,主管与羌族联络、军需后勤,参赞军事。文和。我打算以你为长史。”
      虽然八字还没一撇,但是张绣对董卓很有信心,现在也是理直气壮开始任命官员了。
      “诺。”贾诩、戏志才也认为董卓真男人,绝对行,因而欣然应诺道。
      二人对于目前的处境,以及张绣的信任非常满意。而且都是有大才的人,对于工作十分渴望。
      尤其是贾诩,人到中年了,才有大展拳脚的机会,他很珍惜。
      具体的官职还没下来,但是基调就这么定下了。理所当然,他麾下的将军,人马也都分成了护羌校尉部、郡守部。
      接下来,张绣与贾诩、戏志才商量了很久,终于得出了一个具体的谋划。
      民政方面已经不需多说了。
      关于军队。
      张绣要以临渭为治所(主城)。
      他麾下的兵马要扩增到三万五千人,兵员很好办,他麾下人口二十万人,加上原本四县就有的人口,足有三十万以上人口。
      而且他带来的二十万人,人口结构很年轻。征召三万五千人,并不困难。
      其中步军二万人,为郡兵。其中一万郡兵镇守临渭城,四千人镇守襄平城,其余三千各自镇守清水、略阳。
      以庞德为郡都尉,都统所有二万郡兵。以刘辟、共都、王石、张龙为县尉,分管人马。
      其中骑兵一万五千人,属于护羌校尉直辖。设置护羌司马,以胡车儿担任,设护羌从事,以典韦担任。
      日常也屯扎在临渭城外,四座其余城池一旦遭遇进攻,骑兵便可以迅速驰骋支援。
      总而言之,修葺四座坚固高大的城池、三万五千兵力为屏障,安置三四十万人口。
      发展民生,出产粮食、兵器以及各种辎重。
      他张绣便在这里盘横不走了,有机会要除掉李?唷⒐?幔?环矫嫖?偶帽ǔ穑?硪环矫妫?彩谴蚧骶赫?允帧
      他可是以霸王为目标的男人,什么李?唷⒐?帷⒙硖凇⒑?欤?际蔷赫?允帧
      张绣与戏志才、贾诩商量了很多,但这都是暂定。毕竟朝廷的封赏还没下来,要是到时候闹了一个乌龙,岂不是贻笑大方?

第六十二章 总摄文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