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一十五章 百姓丰衣足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2/2页]

大唐八岁杠精开局给众人下马威 请勿来信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红薯淀粉尉迟环也有制作!
      中州食品作坊生产的红薯粉和薯条刚运到长安城和洛阳城就大受欢迎!
      中州堆积如山的红薯再也不怕卖不出去了。
      这也使得中州老百姓的收入大增。
      如今中州老百姓家家户户丰衣足食,不再有饥荒之患!
      ……
      京畿道,长安城,太极宫!
      贞观四年,七月!
      关中的夏天非常炎热!
      李二穿着宽松常服在甘露殿召集文武百官廷议。
      长孙无忌首先开口道:“陛下,自从中州将红薯运抵长安城出售,长安城的米价就降低了一半以上,按照现在的趋势,年底米价恐怕降到一百文钱一石!”
      李二龙颜大悦道:“武德元年长安城的粮食八百文钱一石啊,如今长安城米价一百多文钱一石,老百姓再也不用挨饿了!”
      长孙无忌点头称是道:“陛下所言甚是,但是粮贱伤农啊,如果米价继续下降,大唐农夫恐怕损失惨重!”
      “额……长孙无忌,这个问题朕没有想过!”
      李二当了四年皇帝,当然明白粮贱伤农的问题,他叹息一声道:“长孙无忌,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长孙无忌拱手道:“陛下,微臣建议朝廷保底价收购老百姓粮食,这样老百姓就不怕种粮吃亏了!”
      李二松口气道:“长孙无忌,你这个建议不错,朕准奏!”
      “微臣遵旨!”
      长孙无忌随后返回原位。
      李二指着户部尚书刘政会,询问道:“刘政会,今年河东道上半年的税赋多少?”
      户部尚书刘政会出列道:“陛下,河东道今年夏收粮食大丰收,总共上交了朝廷三百万石红薯,十万贯的白银税赋!”
      李二两眼放光,道:“朕想不到小尉迟弄出的工业区和红薯这么赚钱啊!”
      刘政会点头称是道:“陛下,如今中州和榆林城的炼铁作坊和水泥作坊每月利润不低于三万贯,尉迟小都督的确是管理经济的小财神!”
      长孙无忌附和道:“陛下,如今长安城的红薯一百文钱一石,三百万石红薯价值三十万贯啊,这是大唐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李二点头道叹息道:“红薯的确是好东西,可惜不容易保存!”
      刘政会拱手道:“陛下,红薯可以制作红薯粉,红薯粉和米粉一样,可以保存几年不坏!”
      李二松口气道:“刘政会,朝廷收到的红薯就全部制作成红薯粉上交粮库,钦此!”
      “微臣遵旨!”
      刘政会马上领旨。
      李二接着道:“长孙无忌,以后红薯和土豆制作成红薯粉和土豆粉才可以缴纳永业田赋税,否则朝廷不收!”
      “陛下英明,微臣遵旨!”
      长孙无忌对李二的主意赞不绝口。
      李二接下来下旨嘉奖河东道各州县的刺史和县令。
      不过中州刺史兼中州都督尉迟环被李二忽略了。
      长孙无忌、房玄龄他们两位大唐宰相心照不宣的故意不提尉迟环。
      尉迟环三年之内不可以回京,这是李二旨意。
      所以文武百官都识趣的闭嘴不谈尉迟环政绩。
      就连御史大夫魏征也沉默不语!
      李二最后鼓励文武百官道:“诸位爱卿,朕希望大唐所有州县都好像中州一样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第三百一十五章 百姓丰衣足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