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看大家都准备去学纺线和织手套了,林?莹又说:“各位伯母婶婶,到时候我给其他流民村的价格是两副手套三文钱,我和我娘赚个辛苦钱,大家可别说漏了嘴。”
      众人一听,还是她们和林?莹更近,林?莹给她们两文给那些人才一文半,这差距就在这半文钱里体现出来了。
      大家都笑道:“莹莹放心,咱们才是自己人,我们肯定不说出去。”
      “对啊,那些人都是没做惯活的,你要收一点辛苦费也很正常,不收才奇怪。”
      “莹莹就该这样,不然那些人该觉得理所当然了。”
      林?莹就是故意在这之后才说出手工费的差异,这样会让下河村的人心里更舒服。
      而这种差距也必须存在。
      毕竟相比于那些人,她还是更亲近下河村的人。
      下河村的人这半年多也习惯了干活,跟着杨丽华学编筐子编席子,还要和男人们一起盖房子,大家做豆腐发豆芽,手早就练的很灵活。
      她们因为整天都要学新的东西,脑子也很灵光,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就强一些。
      纺线本来就是大家都会的,就是有的人做的好,有的人做的不太好。
      大家都试着纺线后,很快就发现了每个人纺出来的线有很大差别。
      再学织手套也是一样,有人做的好,有人做的就不太好。
      幸好她们拿到的棉花都是已经弹过的,不然还要再把棉花弹成一个个的长条,就更麻烦了。
      有些关系好的很快就想到办法,和其他几个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一两个人负责纺线,其他人负责织手套。
      纺车本来就不够用,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等赚到钱了,大家平分。
      本来就是互相信任关系好一些的,也不怕谁会偷懒。
      林?莹和杨丽华一边教她们,一边看她们很快就自动分组,不禁对视一眼。
      她们不光学会了自力更生还学会了组织协调和合作,这种进步才是最好的,也更有利于以后的生活。
      这一晚,众人都学了个差不多,但也不可能一天就学会,明天还要接着学,估计要个两三天才能交出来合格的成品。
      杨丽华按照成年男人的标准尺寸做出了一副手套,打算今晚就把织手套各个地方的尺寸和需要织的针数都数出来,制定一个标准。
      这样大家织手套的时候就不用考虑尺寸问题,只要照着做就行了。
      效率会大大的提高。
      而且手套是有一定弹性的,手大一点小一点都能戴,所以在尺寸这方面更容易定下标准。
      众人回去的时候,都还拿着线和自己现削的棍子,跟周围的伙伴说着该怎么换针怎么加针的问题。
      “你说这还真的很神奇,就是这么绕啊绕的,就成了个手套,戴着还挺舒服的。”
      “对啊,之前都没想过还能这样。”
      她们想起之前在闺房做针线活的时候,那时候还觉得每天有很多糟心日子,但现在回头想想,那时候的日子是真不错。
      人果然得会珍惜。
      女人们回去后,男人和孩子们都好奇的问到底做

第229章 失去耐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