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李春晓点点头,“想法不错,可以试一试。”
鱼早早惊讶地发现,自打李春晓回到店里坐镇的第一天,生意就比往常好了很多,但她很快又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些顾客多半是认识李春晓的熟人,他们来店里只是闲逛闲聊着,真正买走蛋糕的却是少数,饶是如此,还是给过往的路人制造了一种生意火热的现象,不少路人亦走进店里逛着。她突然想到了什么,“老板娘,不如做个活动吧,比如消费多少送一个或者买三送一什么的?”
两人合计了一下,终于在午饭后把一块小黑板放到了店门外,上面用彩色粉笔画着一些俏皮的图案,圆润可爱的字体写着活动内容。当然,这是出自鱼早早的手笔,李春晓看后非常惊讶,“早早啊,你这么好的绘画天赋,为什么不去读美术学院?不当画家可惜了。”
鱼早早想讲述着她贫穷的出身,一个怎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但感觉说来话长,又觉得说出来更添心酸,于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画家一定要美术学院毕业吗?齐白石还是农村的木匠出身呢。”
“也是,好像读美院不光是画得好就可以的,分数线也要过才行。”
那个分数线,鱼早早超过两百多分了,以文化课的成绩上一所三本也没有问题,虽然在别人看来,三本是一个很差的分数,但以鱼早早那个山区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三本已经是全校文科生里的前十名之内了,而且众所周知,高考也不是绝对公平的,首先不说全国各省考题都不一样,而且连录取分数线都是有差别的,这么形容吧,如果鱼早早是北京人,她的分数完全可以上北大。每次说起学历,一般人都下意识地认为,没有上大学是因为成绩差或者读不进书,事实上,那是因为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啊……
鱼早早闭上眼睛,她不想停留在这个话题上,否则会烦躁会自怜,急忙转移了话题,“老板娘,你回来了,那么这些卖出去的蛋糕,还能算是我的提成吗?”
“算啊,怎么不算?”
李春晓抬起白嫩的手,轻轻抚了抚眼角,“你以为我会在店里待很久啊,才不会,过几天,我就要出门旅游去啦。”说到这里,她突然来了兴致,拿出手机,点开一个微信好友的朋友圈,“我有个朋友刚好近来也闲,我们约好了一起去厦门旅游,说起来还是她约我的呢,她最近,也不太开心。你看看她最近都在转发厦门的美景照片和旅游攻略……”
厦门——
这个城市给她的印象,是一个有着蔚蓝色眼睛的人,在凝视着你的时候,那一汪清澈的蓝色泪泽。
突然之间,像是一腔热泪涌上喉头,她发不出声音了,只觉得鼻腔里酸涩,声带受阻。因为s先生,厦门是一个会让她一生难忘的城市,尽管在那里待的时间很短,他们之间也只发生过一些琐碎的小事,但每一个细节都成了她的悲喜之源。
她觉得,她不能只是等待,她必须做点什么。
第三十六章 黑夜里独自饮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