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我的想法[1/2页]
大宋刑部侦缉档案2
宋伊
“不打紧。”徐允摆摆手,“之前唐公苑的姜大夫也来给我看过,开了几味药,服用后已好了不少。只是说在痊愈前最好不要再着风,否则反复加重,就真难医治了。我对自己的病倒是不担心,就是担心常平仓的事,担心这川蜀一带的粮食!即便慕姑娘赶来,也只是破案查凶,可被烧光的粮食是没了,百姓们今冬可怎么过?”
“把粮食找回来,就等于常平仓起死回生,也就影响不到成都百姓的生活。”慕清颜道。
“找回来?”徐允一愣,“慕姑娘的意思是……”
“徐大人有所不知,常平仓失火或许只是假象,粮食被掉了包。”邓岘道,“只要查出纵火凶犯,便能找回丢失的粮食。”
“粮食还在!”徐允惊喜不已,“真是太好了!”
“案犯盗取粮食,必会等待时机高价抛售,大发不义之财。我们可留意各粮贩的情况,看大批粮食都会从何处流出。”邓岘道。
“不行!”徐允咳嗽两声,又担忧起来,“必须尽快找回。否则没有粮食,任各地粮价飞涨,若案犯压着粮食坚持不出,岂不是别无所获?不出一个月,必定生乱!”
慕清颜道:“徐大人所言不差。匪贼一定在等待时机,到时外贼内应联手,吃不上高价粮的百姓们必定一呼百应,暴乱都是从蛊惑民心开始。虽做法不同,路数大致无二。”
“是!一定要抓紧时间!”徐允一急,接连咳嗽,帕子上又染了新鲜的血丝。
“徐大人且养病吧。”慕清颜安抚。
徐允咳得有气无力,“有劳姑娘。”
慕清颜出了益生堂。
“慕姑娘,接下来该如何?”邓岘问。
慕清颜看看天色,“时辰不早了,回府衙吧。”
从益生堂到府衙,一路上又见到不少踏着日落而归的百姓,长吁短叹,相互见面,问的最多的便是关于粮食。
常平仓失火案发生已经十天,买粮越来越难。成都府倒不至于无粮可卖,眼下就是处于粮贩刻意囤积私粮,抬高粮价,大发难财。
毕竟常平仓失火不是闹灾荒,只是眼下这段时间难以渡过,官府对粮价失去了制约能力。
“邓大人对粮价是束手无策?”慕清颜问。
邓岘摇头,“我去见过成都府的几家大粮贩,他们都说并无多少存粮,也要设法从他处采购。闻之成都府常平仓失火,其他地方的粮价也跟着上涨,他们便也不得不跟着涨价,总不能让他们连个辛苦钱都赚不到。”
“邓大人信他们的话?”
“不信又如何?如此非常之时,总不能抄他们的家。真是左右为难!”
或者,用手段逼迫粮商开仓放粮;或者,眼睁睁看着百姓买不起粮食。左右总要得罪人,引燃生乱的苗头。
若常平仓只是单纯失火,或许还可以为百姓压制粮商。可常平仓明明是人为,是阴谋,若一手处理不好,可就会酿出大祸来!
“这成都府偏隅西南,一向都有外族盯着,只是这几年安稳下来,可谁知当年他们被留正大人与吴挺将军合力打退之后,躲在哪里继续谋划?慕姑娘说绑匪头目是辽东鲜卑后裔,怕是当年退隐的外族又要卷土重来啊!”第66章 我的想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