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章 贵妃学技[2/2页]

大宋刑部侦缉档案2 宋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茶壶,给自己倒了杯茶。
      “难道容记是因对黄贵妃不好,所以才有了忌讳?”有人又小心问。
      “倒也不是。容记一向待人为善,不会故意欺负一个小姑娘。”那公子悠悠地呷了口茶,“且说这容记,虽有万贯家财,但从不仗势欺人,一向本本分分做生意,不浮不躁,还时常照顾一些贫弱。有此善心之人必然不求回报,大概这也是容老夫人不愿张扬此事的心境吧。”
      有人点头,“这倒也是,容记靠诚信友善立本,不屑攀龙附凤。”
      “正巧我家有位老叔公曾在黄贵妃呆过的那家绣庄做事,对这位衙门书吏的女儿有几分特别的印象。”那公子放下茶盏道。
      “这黄贵妃自小便有特别之处?”众人随之言语越发好奇。
      那公子也就更得意,“说起这黄贵妃,她起初到容记学习其实并不情愿,故意不认真学,几天下来别人都进步不小,唯独她针脚都拿捏不好。容记以为她天资欠佳,想让黄书吏将人领回去另谋出路,结果黄书吏在容记就开始教训女儿,还托付容记严加管教,若学不成就不许出绣庄的门。”
      “我那老叔公当时在绣庄打杂,刚好看到黄书吏拿着钱袋子与容记管事躲在角落说话,黄书吏见被我叔公看到,尴尬笑笑,从钱袋子里取出一锭银子要送给我叔公,说是托他平日里照顾女儿,我叔公说照顾应当,推辞没收。其实我叔公一个打杂的,平日根本没什么机会见到绣女,谈何照顾?”
      “当时那管事也没收钱,就是不知以后是否收了。自那以后黄书吏的女儿就留在绣庄,日夜苦练,一连三个月方得以出门,当然在那段时间,她的绣工也飞快大长,深得夸赞。”
      众人听完感叹,“黄书吏不惜花钱买通管事,可是舍得在女儿身上下本。”
      “他是一心要送女儿入宫,多花心思能够理解。”有人点头,“白居易当年有诗云,‘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生女有时可比生儿强,只可惜那黄书吏没福分,等不到女儿荣登贵妃之位就早死了,也是天不遂人意啊!”
      “还是黄贵妃出息,当年成都府入选进宫的女子也非她一人,最后做了贵妃的也就只有她一个。”另一人道:“不过说起来这黄贵妃也是无心之人,父亲过世,难道黄家就再无其他亲戚?也从来不听成都哪个黄家被当做皇亲国戚照顾。还有,她受容记指点,纵然容记不提,她便毫无表示?若不是在容记学得手艺,进宫也无长处可显。”
      “若容记管事听从黄书吏的话,对本不愿学习的黄贵妃格外‘照顾,吃了不少苦头的黄贵妃想是不会认那三个月的恩情,反而还会耿耿于怀吧?不愿表示便也能理解。至于说黄家的什么亲戚,想是没给过黄贵妃什么好处,自然也就得不到什么回报,人之常情么。”
      “心眼如此小,也难怪命薄。深得皇宠又如何?也没享用多久。”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几乎淹没了舫中的琴音曲乐。
      那带头说话的公子摆摆手中折扇,“且不说贵妃心事,就说这黄家亲戚实则也在贵妃入宫的路上出了一臂之力。”

第22章 贵妃学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