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琚轻斜了下眼,“呵,你说的这些我也想到,已让人特意去樊城南门与襄城北门查问。只是来榷场的路上与金使一起,不便停步。想来消息也很快就会送来。”
陆元韶笑笑,“吴大人英明。”
“这话本官怎么听得刺耳?”
二人刚说到这里,便有衙差来报。
果不其然,城门守卫给出答复。
七月二十七晚,赶在城门关闭前,有四人入城,一对父子,一个神志不太清楚的女子,还有一个性命垂危的老妪。
据那对父子说,老妪是女子的母亲。老妪是邓城本地人,常年守在榷场独居,女子远嫁湖州,户籍迁往夫家,持湖州文牒。女子丧夫守寡,回到榷场找自己的母亲,不想母亲染疾病重,大夫说没有几日活头。女子受不住接连打击,精神开始恍惚。这父子二人同情女子遭遇,应其之意,打算顺路送她们回湖州,便于以后能够一起为丈夫与母亲守坟。
而不仅在过汉水河对面的樊城南门,就连樊城北门的守卫也给出一样的确认,说确实有这么一行人经过。当时那对父子与女子均出示完整的身份文碟,只有那奄奄一息的老妪没有,说是行走匆忙忘记携带,恳请通融。守卫见不过一个快死的老婆子,想也无力捣什么鬼,又同情女子不幸,便摆手放行。
虽然门守不太记得这几人名姓,但从描述上可以肯定这四人便是众人所说的刘姓父子、湖州女子和牛二的娘。另外,见过他们的门守已去府衙认尸,想必得到的也是肯定答复。
装弱,卖惨,总是能够收到善良之人的心意。为一个可怜老妇通融的门守哪里想得到,这老妇的同行之人便是谋害门守的案犯!当然,这老妪与妇人也是受害人,为了儿子与丈夫,受迫与歹人同行,谨慎而卑微的求生,想要求得一个团圆,可是如此沉默屈就,等待她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湖州女子与牛二娘一同入樊城又出樊城,青郎之前又在洞中见过那个女子,难道那个洞在榷场与樊城之间?”陆元韶寻思。
“可那么大的山,怎样搜寻?我们的人手也根本不够。”衙差道,“这得动用官兵了。”
“不能再动官兵。”吴琚一口否决,“官兵是守关口的最后一道墙,不能接连动用。边关不可有失!”
“而且青郎获救,带出假周平与刘姓父子以及牛二娘与那湖州女子的动向,那洞中的人一定有所防范,即使最后寻到,怕也是一座空洞。”陆元韶也不赞同搜山,“还是先做好眼下之事。眼下之事一解,全盘可解。”
……
“吴大人,陆寺正。”陈庭瑞与提点官团着一个大包裹回来。
“事办妥了?”吴琚瞟了眼提点官放在桌上的包裹。
提点官点头道:“办妥了。所有人都倒下,全部安置在西厅,由衙差守着。”
吴琚从包裹中翻出一件衣衫,眉毛一挑,“陆寺正要一件?”
“可以。
第93章 伪装赴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