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回来的?”
“昨天,早上进的城。”眉软将行李交给走上前的桑雾,用抹布为父亲擦了鞋底,又擦了自己的雨鞋,边温声解释,“因下了雨,我们在客栈避雨,所以耽误了。”她站起身来,正好看见煮茶的位置,“哎呀,华年哥哥煮了茶,我可以喝吗?”
杨家父女回来时天色微黑,雨也近乎停了,桑雾开了后门,几人进去,就见院子里石桌石椅东倒西歪,槐树落了好些树杈,地上泥泞且有几个水坑,简直一片狼藉。
阿中这时候正在挪石凳,她相比刚来书坊时瘦了些,但身体却结实了许多。轻轻一挪,一个石墩子便归了原位。
“阿中,先不忙了,准备晚饭吧。杨伯刚回来,做的丰盛些。”
“哎呦,这怎么好意思?”
“无妨的。”柳华年扶着杨伯进了堂屋,点了烛火,才对着一直跟在自己身后的阿中道,“嗯,买半只羊,做些烤羊肉,再做个羊肉烧饼吃,好不好?”最后一句话,柳华年看向桑雾。
桑雾是很喜欢阿中做的羊肉烧饼的,因此欣然点头,却又想起来柳华年喜欢排骨,阿中最爱吃肉,便补充,“再要个猪后腿吧。今晚很凉快,吃不完还可以放到明天做汤面。我跟阿中去。”
柳华年却笑道,“我也一起去吧,你们怕是拿不动。眉软,你就留在这里陪杨伯,好不好?”
“好是好,可是,华年哥哥,我好想吃桂花酥。”
“嗯,我给你带。”
一番交代,桑雾三人便穿了厚底的雨鞋带了备用的雨伞,浩浩荡荡的出门去了。
距离华年书坊最近的肉店在西口,三人过去时,却在路口看见一个熟人——桑雾遇见王秀才时摆棋摊的人,那人自从出了王秀才的事便不在那个路口了。天色已黑,那人如今在收摊,闻声朝三个人看去,还咧嘴笑了笑。
桑雾几人回以一笑,便去肉店买了想买的东西,除了肉,又加了面粉葱姜蒜等物,另添了二斤山葵。路过糕饼店,便买了桂花酥和绿豆酥,准备走时柳华年见阿中对着水晶饼流口水,便买了半斤水晶饼,喜得小姑娘眼睛笑成了两弯新月。
回书坊的路上要经过一个路口,那路口同华年书坊的位置相仿,在桑雾的记忆里那地方从前是个饭店,如今却被人换了门楼,因还在装修,却下了雨,所以整个店面被一块大油布包着。
桑雾走过去时,一阵风刮来,将那油布掀了一掀,桑雾抬头一看,便见那匾额上面写着四个大字——石家书坊。
“怎么了?”
“那边,石家书坊。”
“哦。”
“哦?他开的这地方,加上这名字,应该是石崇希开的。”七夕灯会之后,桑雾便知道了,整个江陵,但凡带“石家”二字的商铺,都是石崇希的产业。“石家书坊可是不缺钱的,你如今赚钱的把戏旁人也知道了,到时候只要他多花钱请人写戏,那华年书坊怎么办?”
柳华年默然,脚下不停,好半晌道,“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呗。你也知道,石崇希有钱,我哪有办法。反正,本钱也赚回来了。”
“也对。”反正眼前这个人,就算不开书铺,凭着那一笔好字加上和乔明喻的师徒关系,给江陵哪个大户去当教书先生总是可以的,那些大户出手一向阔绰,以柳华年如今的消费能力,给的薪水是绰绰有余的。如此说来,当初,这人肯去桑林村为了二三百文教书,倒是自己的一个福气。不过,明明能够赚更多钱的柳华年为什么要去桑林村呢?
带着疑问,桑雾和柳华年等人回了书坊。
晚上的书坊后院,柳华年在厨房里足足点了十根蜡烛,桑雾便照着阿中教的开始和面,阿中则处理羊肉猪肉,柳华年负责看火。期间眉软想要过来帮忙,自然被推辞了。
忙了约莫半个时辰,阿中便将肉类做好了,先做了羊肉烧饼,又烙了一锅饼,让众人卷烧肉吃。席间,柳华年又取了前不久荆王府送来的时令美酒,邀请杨老伯共饮。
两人喝了三两盅,杨老伯脸便红起来了,他乘着酒兴拍了拍柳华年的肩膀,笑道,“贤侄,我有桩事情想托付给你。”
“什么事啊?”
“嗯,我领着眉软在江陵盘桓了些时日,攒了些钱,所以想买个院子。你在这里待的久,能不能,帮我看看?”
柳华年扶着杨伯,忍着酒气笑道,“这个,您在我这里住的不好?”
“好倒是好,只是,总要有个自己的房子的。”杨老伯长叹一口气,醉眼朦胧道,“我是想买下来,给眉软做嫁妆。将来,你们互相照应,好不好啊?”
这话一出,柳华年微愣,下意识的瞥了眼桑雾。而一旁的眉软,则面色羞红的看向柳华年,她明明没喝酒,一双眼睛却水灵灵的,欲说还休。
此情此景,桑雾只得低下头,和阿中一起吃羊肉烧饼。
石家书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