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4章 离校离亲离故里[2/2页]

桃李尚荣 竹正江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边顶着风雨朝前走,再不愿回头!
      果子,就算受伤了,可还是甜的,是辛苦种的,能吃!
      吴业平不吃,他自己吃!
      周末,尚青竹回了村。
      许萍依旧带着气,不肯搭理他,在灶台前敲敲打打、嘀嘀咕咕地做饭。
      尚守田带尚青竹去看了鸭棚,叹气说,钱还是不够。这鸭棚的保暖、孵化设备都没有,就靠他们两口子和小女儿的人工,太累了!
      尚青竹站在鸭棚中,看那一群待卖的鸭子还不知状况地拼命吃食,知道尚守田讲的不是假话。
      他回村的时候,恰遇着回来看望父母的花妮。花妮拉着幼小的孩子,眼中闪动着再见的欣喜,与他讲了许多话。
      包括,那一年,接到他说明只能做一般朋友的心意,花妮直觉疯了一样,没日没夜地加班赶工,直到累倒在工位上。
      车间管工的小伙子,是厂老板的亲戚,竟早已默默地喜欢上花妮,送她去了医院,细问之下,得知缘由,当着医护的面,红着脸说那不如换他来心疼她。
      这才有了花妮忽然地在南方的婚事!
      “一开始接受他,有赌气,也不知怎么和父母讲……要是他们知道你不要我,肯定对你不客气的!”花妮给孩子喂着水果,轻轻说道。
      “花妮,我,耽误了你!”尚青竹感觉愧疚,拿出几百元,一定要花妮给孩子买些喜欢的东西。
      花妮接了,告诉孩子,有尚青竹这个很好的舅舅,她很开心!
      说着,她带尚青竹去看一个曾是下李乡小校友建在池塘边的鸭棚。
      那鸭棚建得又大又敞,几个分立的棚中,几千只不同品种的鸭子怡然自得地嘎嘎叫着、吃食、休息。里面有带着电线的添水添食的装置,还有可以让鸭子洗澡、游泳的水池。那水池不用人灌放水,有接进的自来水口,也有下水口直通鱼塘。
      紧挨着鸭棚,还有两间房子,里面有自动孵化柜。一排排鸭蛋整齐排列在格子里,用机械化设备暖烘烘地焐着,再不用费心费力地照顾一只只母鸭去孵,也不受季节的限制。
      “这乡小的校友原是邻村的,晚一个年级上学,前年与村里大旺哥结了婚,今年用超你家叔婶五倍的承包额顶下的鱼塘。她养鸭,大旺哥养鱼!当时,她也是超了八岁,还在家里闲皮,也是村支书上门去做了工作,劝着让她去读书的。”花妮买了两只小鸭子给孩子玩,笑着,“她读书虽没有你成绩好,但也肯用功。后来上的技校,学会了机械化养鸭子、养鱼,今年贷款买的机器。大旺哥他爸和我爸讲,按这个速度,估计三年就可以回本!”
      尚青竹听得入迷,没想到同乡的乡亲,竟也有了这样的能力,不仅用上现代技术养鸭,而有勇气贷款承包鱼塘、扩大养殖规模!
      还是上了学、读了书,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与意识吧?
      难怪,尚守田夫妻不能再承包鱼塘!如此想来,尚青竹心头对于叔婶不能再承包鱼塘、那份沉甸甸的愧疚释然了!
      经济发展,公平竞争,人家是以超五倍的承包额拿下鱼塘,并非是花村长恼怒自己不再与花妮结亲。
      当尚青竹将这话讲给尚守田夫妻听时,他们夫妻俩却没有放开心里的疙瘩,依然认定,要做了花村长的亲家,这鱼塘无论承包额高低,还是能续包的。
      尚青竹无奈止了话题,给尚守田敬酒,试探着提出:自己在学校的困境,想放下第三高中教师岗位。
      他考研的念想没提,许萍已笑开:“竹伢,你想通了?愿意回乡了?”
      她忙着跑进屋,拿出一张照片:“人家介绍来的,原打算下个月让你叔带到城里给你看看。”
      尚青竹看见照片上面容秀气、腼腆拘束的姑娘,暗暗叫苦。
      许萍殷勤介绍:“这女伢不错,家务活样样拿得下,脾气也好,就是小时候打链霉素坏了耳朵,有些听不清声音。她舅在外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回来在乡里办厂,人人都说一年能赚上百万咧。可一个人忙不过来,要找可靠的人一起管厂。她舅结了两次婚离了两次,没有自己的伢,把这女伢当自己女儿一样心疼,放话出来,谁与她结婚,就做厂里的二把手。”
      尚青竹坐不住了,急忙站起来,摇手:“婶,我不会管厂,只会教书!”
      尚守田却拍了桌板:“哪个生下就会管厂的?竹伢,你考试可拿到那样高分,学不会管厂啊?你真不要再挑了,挑来挑去,自己年龄拖大,在学校又混不开,害累我们年纪大了,还操不完的心!你婶明天就去和人家讲,等你放寒假,相一相,合适你就赶紧回来,也省得给校长去养乌龟!”
      尚青竹推着电瓶车,沿着团河慢慢地走着。
      团河的水,还是那样亲昵地伴着他的脚步,缓缓流动着。
      他从小长大的乡村土地上,有熟悉却又陌生的景象与气息,让尚青竹依恋又不敢亲近!
      不论结亲去管厂,还是在吴业平身边压抑地养乌龟,哪一样,都不是他情愿的,哪一样,都无法奔向他心中那片与学生一起欢游的海!
      那么,不如像这团河水,勇敢地汇入靳江,离开家乡,去向远方!

第104章 离校离亲离故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