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哩!”尚青竹听着那阿姨的口音,也洒出了热乎乎的笑声,“你是团桥乡那边的吧?”
“尚老师,你和阿姨怎么知道相互住在哪里?”樊勤在一旁听着,好奇,“‘穿桥乡‘揿索乡……还有‘若逃乡在哪里?”
尚青竹和食堂阿姨此时说话用的都是方言,樊勤听得有些费劲。
他是上午到校的,中午在学校吃饭的时候,另一位食堂阿姨用当地的乡音和他说话,语速还比较快,他当时就懵了圈。刚才顺道带尚青竹去看图书馆,两人交流教学想法的时候,尚青竹时而也会蹦出几句家乡话,虽然大致能听懂,但一些话语是猜着来的。
樊勤在参加教师招聘时,通过谭健的介绍和自己查询的资料,知道靳江县地处该省东北角,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由于公路交通不发达,一些乡村相对封闭。不少当地乡亲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县域以外的地方。所以对于方言的难懂,他也有了一些思想准备。可没想到真正身到实地,听人说起话来却是这样的难懂,不禁有点为将来的教学工作交流、师生沟通担心!
尚青竹并不知道樊勤的心思,听他问,开心地端着阿姨打来的满满几勺饭菜,和他坐在散发着新木新漆味道的饭桌边,笑着回答:“你不知道,我们靳江县有一个说法,叫‘县南的人听不懂县北的话!”
“啊?”樊勤一筷子吃惊的芹菜丝没夹稳,掉进了饭盆里。
尚青竹带着点小得意,安慰他:“我们这里,乡跟乡之间的说话有时也会不一样,有时候一样东西,团桥乡的人这样叫,下李乡与罗桃乡的人那样叫,喊人的调门也不一样。比如说,我家叔婶喊我吃饭,是‘捉伢咧,回屋里掐饭了啊~~,要到团桥乡,可能是‘桌伢了啦,回氟里掐饭哟啦~……”
“哈哈哈!”樊勤绷不住,因为尚青竹这两声“抑扬顿挫”的喊声笑了出来。
听到动静,食堂里的人们,无论是打菜的阿姨或是吃饭的新老师们,都因此笑了起来。灶前的大师傅还应景,也喊了几句自己乡的话,一时间,食堂里欢乐融融。
拿着饭盆也要进来吃饭的谭健,听着这动静,站在门口也笑了。
“嗨,我可以坐在这里吗?”
一位衣裙颇显时尚、陌生的年轻女教师端着饭菜,特意走了过来,与他们同桌,“这些方言挺有意思呢。就像不同师傅做的菜,有的酸、有的辣、有的麻!晚点也教教我们讲,入乡随俗。”
“好!”尚青竹拨了饭菜,大口往嘴里送,笑语,“这样多种味道吃起来,才有滋有味!”
女老师点头,往嘴里吃了两口菜,吃饭的时候,却轻声道:“呀,今天的饭有些夹生呢!”她开着玩笑,“就像你这位老师讲的普通话一样!咯咯——”
“是么?晚点我再多练练!”尚青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尴尬的头发。
往窗口去打饭菜的谭健听了,环视食堂内坐着的十几个新老师,笑容不由一凝。
这两天将会有几十位老师从四面八方赶来。其中,三分之二是靳江县当地或邻县调动与招考来的老师。三分之一却是县教育局去市里招考引入的大学生……下周一开学,他们将一起迎来第三高中第一批的三百多个学生。这样的环境,在语言方面,必须跟上县教育局刚刚传达的要求……
——
食堂这一天的饭菜,既因为大师傅的用心,又因为不吝于用油、用料,尚青竹吃得相当满足,心里盛满了润滑滋味满满的好心情。
吃好晚饭,他与樊勤及初相识的其他单身老师,一起去了教学楼后面的操场,看着平整开阔的场地,竟和电视台里报道的城市中学一样,边线清晰的跑道围着种了草皮的足球场。
尚青竹索性喊了樊勤,撒开腿围着兴奋的操场跑了两圈!
晚风习习,飘传来植物草木的香气,飘传来带
第76章 有滋有味有夹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