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一个好老师,更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劳动……”
“做班主任,不是说就自己带着几个表现好的学生冒尖,而是要想想怎么发动集体的力量,让班里的学生一起动起来,互帮互助一起向前走……”
“教学过程中,不能临时起意只顾埋着头向前急冲,要提前做好预备、做好计划……”
“要考虑到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不能只管自己教的一门学科强,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的配合,语、数、英、政、数、理、化……任何一门都不是隔开的……”
“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除了关心他们的身体,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初中的伢子说大不大,可心思也不少,要多想一想他们心里有没有什么影响他们学习与发展的。”
“现在的确是要改变应试教育,但不是说对考试就轻视与放松了,反而要针对要点更巧、更精地设计试卷,真正起到考查学生的目的……”
“发展团员,不是先挑学习好的学生,思想觉悟高、热爱集体、善于团结合作的学生一样应该优先考虑……”
……
从那一场秋天的劳动实践课第一次受到校长谭健的“批评”,三年来,包括尚青竹在内的年轻教师们,时不时就能听到来自学校负责人、前辈教师的提醒与指点。
因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起的摩擦与不愉快,因为几代教师的年龄差距与思想理念的代沟而引起的争执,因为不同性格而导致对教学事务见解的不同,就像罗桃中学食堂里先后放入锅里的食材,虽然最初因为质地、滋味、新老程度的不同翻滚着、摩擦着、冲突着,经过不断向前岁月的炖、煮、炒、烧,再加上学校负责人刻意放入“麻辣酸甜咸”的作料提味与调拌,不断相互接纳、融合气息,直至在熬炼中去除了各自的生硬冷涩,蒸发了各自不适宜的腥杂粗糙,最后和谐且水到渠成地磨合成给予学生热气腾腾、美味且有营养的“菜肴”!
在先后新入校的几批年轻教师分别藏着骄傲、隐着得意、顶着压力、带着不解、揣着疑惑磕磕绊绊地摸索前行着自己的教师生涯中,尚青竹与吴向也披荆斩棘,不断冲过一门门自考课程的关口。
“竹伢,真有你的,又一个自考文凭抢先到手啦!行,我认输,不过,这次该你请客!”
又一年秋季带着丰收气息到来的时候,吴向叹息着,看着尚青竹抛开疲累,坐在铺满阳光的宿舍床铺上,心里铺满阳光地数着、对着手里一张张汗水酝酿的自考课程合格证,宣布十几门课程已全部通过的金色捷报。
他也跟着、比着尚青竹努力过了,只是,抗不过天道酬勤啊!谁让他再怎么提醒自己,也做不到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工作与学习呢?缺少五六门合格证的差距,又一次让他要落后尚青竹一年的时光才能拿到心中那张跳跃着红彤彤希望的硬皮封面毕业证书。
能让吴向心里安慰的是,他与尚青竹两人除了这张文凭,其余的,包括岗位、恋爱、婚姻谁也没有再能多踏前几步,远远地拉开差距。因为两人在学校获得的表扬与奖励、收到的批评,甚至是听到的背后小话都是半斤对八两的!
吴向知道尚青竹对待教学与团支部工作极为用心、投入,每每订立一阶段教学或团支部建设计划,都会拿在手里反复琢磨,一项项工作思考细致了,再小心谨慎地推动。伴随学校负责人与前辈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整个过程中还要比对着一条条要求,反复考量自己的工作是不是达到目标。有时候简直是踮着脚在路面上挪动的气质!
而他吴向,对待工作有责任心不假,但要像尚青竹那样去“踮着脚挪了步子前行”走路,是不习惯的!不,用郑秀萍的话,是不耐心的!他接到任务,制订工作计划时,就会浮出这样、那样的“花点子”,时不时就能想出“抄捷径”或是“省力气”的巧办法。这对于学生并不是坏事,特别是数学课程本来就需要活络的思路,而团支部活动更是需要新鲜、活泼的风格。
第68章 经学经练经世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