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群学生围着尚青竹,看他一边对照课文里的内容,一边笨手笨脚拿了针线做小桔灯,可穿来穿去,反而让几根线纠结在一起,歪歪扭扭,放个蜡烛立马就掉下来。
尚青竹有些尴尬,“呵呵”笑了两声,将自己手中的桔灯交给女生,再把桔子袋交给班长:“一人一个发下去,不许有人多拿噢!你老师我是把兜底都翻过来了,才买足了桔子和蜡烛,连数学程老师想吃,我都没有给他呢!你们做小桔灯之前,不管桔子酸不酸,都把瓤给我吃了啊,不许浪费,包括桔子皮里的筋(桔络)也吃了,那个是止咳嗽的!”
“噢~~”“吃桔子喽!”“回家做小桔灯喽!”……
尚青竹给学生们上冰心《小桔灯》这篇课文的独特方法,将新奇塞满了学生的手里、眼里、更有心里。他们感到从来没有的新鲜!
金色的橘子,金色的笑声洒满了教室!
“哎——!”
尚青竹后面一句话与满教室哄然欢笑的声音,被赶来看动静的郑卓余看在眼里,又是深深地叹息。
郑卓余是越来越不放心尚青竹教课,眼前这胡子没长硬的毛头伢子看上去根本没把联考当一回事,天天琢磨些古里古怪的教课方法。他一个人不懂事还算了,偏带着两个班的伢呢!这万一联考成绩不好,罗桃在十多个乡中学联考里排名第一的位置占不住,那砸的可是学校的牌子,丢的可是谭校长的脸,还有他们这些为罗桃努力半辈子老师的心血!
所以,郑卓余后脚就跟着尚青竹来班,再一次悄悄躲在后门外头看他上课。前面半节课看他讲冰心写的《小桔灯》讲得声情并茂,该点到的重点词语和中心句子倒都点了。可这后半节课就不像话了,竟然带着学生伢们胡闹做起了小桔灯!
这小桔子灯不过是当时没有条件的时候,文章中的人无奈而为的。眼下罗桃中学外面的乡路上已安了路灯,就算路远的学生伢们也有了手电筒,谁还用到这个玩意儿?《小桔灯》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写作特色的赏析上。这篇文章的难点是:选材的“以小见大”,立意的深刻新颖,人物形象的白描勾勒以及结构的明暗相济等。这些才是考试要考而老师要花精力的地方。哪里需要这样人手一个做出来呢?这不是乱耽误学生做题和复习的功夫么?只怕就是尚青竹这个没长大的笨后生才想得出来的!
华而不实,花里胡哨,花钱秀腿,哗众取宠……尚青竹的做法将郑卓余心里作秀的词一股脑地点燃了。
“吁——”郑卓余长吐一口气,压了又压心中的急火,趁着下课铃声、学生开开心心拿着桔子要放学的功夫赶进了教室,尽力用开玩笑的口气怼尚青竹:“小尚老师,这讲到小桔灯,你就买桔子、买蜡烛带着学生们做桔灯。是不是讲到《榆钱饭》,你又还准备带着他们找榆树去捋榆钱,再加上玉米面去找食堂师傅给他们蒸了吃啊?”
尚青竹眼睛亮了:“啊呀,郑老师你提得对,明年结榆钱的时候,我们就这样做做、尝尝看。今年可来不及了呢!”
郑卓余很想拍了拍课桌板,让尚青竹醒一醒,却看到学生伢们的兴奋涌到了脸上,挤满了教室,只能气一句:“罗桃附近就一棵榆树,只怕不够你带的两个班捋的、吃的哟!你是准备开忆苦思甜的课程呢!”
尚青竹连连点头:“《榆钱饭》这一课本来有一层意思就是让大家能回想过去的苦日子,想一想现在生活的幸福。让学生们尝一尝,会身有体会。只是我们吃的时候,可以放一点辣椒和香油,前年我家叔婶做的时候,是这样放的。”
学生们更加开心,起了哄的围着,让尚青竹明年一定要兑现承诺。
郑卓余实在看不下去这份热闹,跺了跺脚离开。
尚青竹这是上语文课吗?自然课不像自然课,思想课不像思想课,索性叫手工课、劳动课算了!
谭校长也被这份热闹吸引了过来。他早就看到尚青竹拎了两大袋桔子进教室了。
看着学生们开开心心议论着怎么把小桔灯做得更漂亮,尚青竹还在小心翼翼地带学生们剪着蜡烛,弄得头上汗珠也蹦了出来,他忍不住笑了:“小尚老师,哪有你这样做的哦?我们小时候也截过蜡烛,不要用剪刀,用根细线,反复在蜡烛上拉动,像锯木头那样,一会就锯开,还不容易断噢!看来还是年轻,这些事做得少,要和学生一起多琢磨琢磨!”
——
冬日的晚风撒播着孩子们的笑声,逐渐稀薄。
尚青竹站在校门口,向孩子们挥手,还在追着叮嘱:“回去以后赶紧做好,也找个棍子挑上,找没有灯的路来回走走,感受一下这灯光能照多远,看看灯光有什么感觉,再对照课文认真想一想,自己还有其他理解没有,明天上午我要抽人问的噢……”
吴向拿着刚买的炒菜,要去分给郑秀萍,看着外面棉衣也没有披、就穿着一件球衣站在校门风口里的尚青竹,毕竟不忍心,喊着:“我这有好吃的,别管桔子灯了!回来一起吃饭噢!说你傻得像个没长大的伢子,还真像呢!”
第38章 很蠢很笨很幼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