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32节 大雪崩 12[2/2页]

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飞星骑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孙元良和汤恩伯都大吃一惊,汤恩伯也难以置信,孙元良好歹是中将军长,又是黄埔一期,他这次虽然肯定九死一生,但即便真的杀他,也不能这么草率。孙元良更是惊骇万分,他魂不守舍,颤声道:“刘戡!你要干什么?你无权杀我!只有校长才有权处分我!”他在路上已经想好,他估计自己会被送到武汉,见到蒋介石时,他扑通跪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乞求,“学生罪无可赦,愧对校长”“恳请校长念在学生对校长一直忠心耿耿并且以前也立过一点功劳的份上,给学生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学生以后再也不敢了,一定会肝脑涂地、赤胆忠心地报答校长”...无非就是这些台词,他在路上都已经酝酿好了,保证到时候会真情流露、声泪俱下,让蒋介石下不了狠心,百分之百会网开一面。孙元良肯定自己性命无忧,他只是烦恼,烦恼自己要丢了官帽,又要用一两年时间避避风头,然后才能重获使用,眼下的变故则让他大惊失色,万万没想到刘戡直接把枪对准自己。
      刘戡满脸厌恶之色:“你简直给所有黄埔生抹黑!”说完,他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
      孙元良眉心中弹,在子弹冲击力的推动下,尸体足足后仰了三米多,已经死掉的他的脸上仍然充满了惊骇恐惧以及极度的难以置信。
      汤恩伯在旁边呆呆地看着刘戡。刘戡收起手枪:“这是二公子的命令。”他转首看着汤恩伯,目光凌厉而意味深长,“只要触犯了国法军法的,不管位置多高,二公子都杀得了,并且,二公子可是校长的儿子呀!”他随即又感慨了一下,“正需要他的脑袋呢!他就主动送上门了!”
      回过神的汤恩伯猛然醒悟,顿时出了一身冷汗。
      孙元良的尸体随即被刘戡下令“游行示众”,先被送到第31集团军各军、各师、各旅、各团甚至各营进行公开展览,随后又被送到第32集团军、第34集团军、第27集团军等部,以此明正军法、震慑军心。孙元良的死,对于汤恩伯、胡宗南、上官云相等人而言,不亚于当头棒喝,令他们无不心惊肉跳,继而老老实实、卖力异常地根据南京军总部的命令,整顿部队,投入反击。
      2月12日,国军对北亚四城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击。第27集团军和第34集团军一部分固守包围圈西部,宋希濂部三个师固守包围圈东部,第31、第32集团军以及第34集团军一部分、南京军两个师一起从包围圈南部展开大反击,累计投入兵力约三十万。指挥此战的薛岳把参战的南京军第师以团为单位地分配到南方中央军各部里充当“前锋团”,并且严厉规定“各部后续部队若距前锋团位置超过三公里,军官一律处决”。命令被下达后,全军震悚。展开反击时,充当前锋部队的南京军各团无不如舍生忘死、勇不可挡,后续国军各部不敢不前,纷纷紧随其后、奋力冲锋,使得战场上的中国军队犹如“一小群虎豹带领着一大群牛羊”,虎豹在前,牛羊在后,因为虎豹们的带动,牛羊们也爆发出英勇气势,立刻打得苏军招架不住。苏军先前之所以能节节得手,一是依靠人数优势和仇恨动力,二是因为孙元良、汤恩伯、胡宗南、上官云相等高级将领存在程度不同的失职,眼下,靠着孙元良的人头,国军各部军心震慑,高级将领也不敢再打私利心思,因此战局迅速被扭转,尽管苏军还是拥有人多势众的优势,但是,手持大刀长矛的民兵在战斗力上毕竟远不是正规军的对手。
      国军的这场反击战打得很顺,一路高歌猛进、屡战屡胜,原因无需多言。反扑的苏军或遭到国军反击的苏军纷纷被杀得雪地尽赤、伏尸盈野,国军各部犹如砍瓜切菜,白天打死无数苏军,夜里就地休息,同时严防苏军夜袭,苏军夜袭时,国军以泼风滚雨般的弹火再度大杀一场,天一亮,国军踏着漫山遍野、不计其数、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苏军尸骸继续前进,接下来反复这个过程。刘戡形容道:“...部队完全踩着苏联人的尸体在行进,遍地都是死人,冻得硬邦邦的,看上去颇为森然,走路时,左脚踩在一颗人头上,抬脚后,人头还两眼圆睁,目光毫无生机地看着上方的人,右脚又踩在一滩内脏上,毫无柔软湿滑之感,犹如踩在一堆红色乱石上。一万万九千万苏联人里,恐怕就是北亚四城的苏联人最不怕死了,他们的进攻完全就是送死,并且他们明知自己在送死,却还前赴后继、毫不退缩。由此可见,蒋伏生的铁血手腕确实做得过头了,他本打算通过围困封锁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万万没想到,北亚四城的苏联人不但没有崩溃,还撑了下来,并且满腔充满了对我们刻骨的仇恨,恨我们就像我们恨日本人一样,同时他们彻底看破了生死,他们知道,前进是死路,后退还是死路,要么战死,要么饿死。蒋伏生一手制造出几百万对我们恨之入骨并且视死如归的敌人,真是严重的失算!...部队慢慢地收复了被苏联人攻占的地方,发现了很多让我们刻骨铭心、永生难以忘记的东西。没有找到一个先前被苏军俘虏的国军,因为那些或战死或受伤或无法及时撤离的国军全部死无葬身之地,苏联人不要国军俘虏,并且...吃掉了他们。真令人毛骨悚然!想想那些落入苏联人手中的国军,真是生不如死!因为抓到他们的是一群对他们恨之入骨的、不怕死的并且饥饿无比的敌人,他们的下场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已经知道了,北亚四城里的苏联人是靠人吃人而活下来的,眼下,他们还是吃人,但吃外国人、异族人自然比吃本国人、本族人更能接受,还可以享受到报仇泄恨的快感。‘恨不得食汝肉、寝汝皮的恶毒在这里变成了恐怖的现实。对于这些苏联人而言,吃掉中国人,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泄恨,何乐不为?发现的那些东西真是惨绝人寰!尸体,在战场上是最常见不过的东西了,但我们发现的却是七零八落的骷髅,这些骷髅除了头部完好外,身上皮肉不存,只剩下白骨,连内脏都没有了。至于这些骷髅是谁,答案呼之欲出,他们死得真是千刀万剐、碎尸万段。在苏军的某些兵营,我们发现锅里还煮着...那些东西,在被打死的很多苏军的身上,包囊里塞着大块大块的冻肉,据说,有国军俘虏是被活生生地割肉而死的,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苏联人在自己面前割自己肉,然后煮着吃或烤着吃。...战争真是泯灭人性、扭曲人性,把本是文明动物的人逼成了野兽。...”
      六七十万苏军与三十万国军在北亚四城南部广大地域内连续恶战几天几夜,苏军虽然屡屡使用夜袭、混战、近战等有利于苏军的战术,但国军已有准备,不会再重蹈覆辙,苏军最终一败再败,短短三天三夜就被杀伤了十五万余人,尸骸遍布大地,不得不重新退回北亚四城境内,比斯克防线也再度被国军扎死。一时间,各部扬眉吐气,汤恩伯、胡宗南、上官云相等人无不红光满面,发往武汉的捷报一封接着一封,号称“北地大捷”“击毙苏军无数”。
      对于这场所谓的大捷,南京军总部不以为然,因为国军消灭的那些苏军大多数是民兵,并且苏军民兵充其量就是一群拿着冷兵器的饥民,真正的苏军主力仍然没有出动。另一方面,科涅夫等苏军高层也没有把这场战役视为败仗,北亚四城苏军主力基本上完好无损,实际上,国军在北亚四城南部发动反击时,朱可夫和科涅夫都采取了新的行动。
      北亚四城之一的并且位置最南的新库兹涅茨克的南部郊区,科涅夫正在一处小雪山上,举着望远镜看着远处的雪地,他看到无数己方军人的尸骸密密麻麻地覆盖满地面,人山人海变成了尸山尸海,而在更远的地方,大批的中国军队正在逼压而来。
      “伤亡非常大。”崔可夫在科涅夫身边唏嘘不已,“战士们在敌人的火力网里,前赴后继地倒下去...”他鼻子发酸,眼眶湿润。
      “胜利总要牺牲的。”科涅夫心里也不好受,“崔可夫同志,不要自责,你很成功地麻痹了敌人。对了,查清楚了吗?我们对面的中国军队里,属于蒋纬国的‘南京军有多少?”
      “查清楚了,只有两个师。”
      “两个师?”科涅夫心头一动,“少了点。看样子,中国军队的高层也非常聪明谨慎,尽管我们下足了血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他们也没有陷入被动。”他沉吟了一下,“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再度让中国军队在这里遭到重创了。”
      “要出动正规军了吗?”崔可夫急切地问道,“我们一直用民兵,正规军的红军战士无不咬牙切齿,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上战场。”
      “这是必然的举措。”科涅夫有点担忧,“朱可夫他们希望我们向西展开真正的强攻,可是,中国军队并未太陷入被动,既然要调虎离山、要声东击西,就必须把戏给演足演逼真。崔可夫同志,你对中国国情很了解,根据你的报告,中国军队现在已经基本上得到了实质性统一,都是所谓的‘中央军,但又分为南北两大部分,是吧?”
      “是,北方军是蒋纬国的嫡系部队,又叫做‘南京军,南方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因为蒋介石和蒋纬国是父子关系,所以双方并没有冲突,在法理名分上也并不矛盾。”
      “北方军要比南方军难打多了吧?”
      “当然了。光是在编制规模上,北方军一个师就要等于南方军一个军,至于兵员素质、武器装备、精神意志、士气军心等方面,北方军都大大地强于南方军。”
      “那就好!我们不妨吃掉南方军一二个军,相信可以极大地震慑到蒋介石。”科涅夫眼中精光一闪,“立刻让瓦图京同志过来,他的坦克部队要参加实战了!”

第532节 大雪崩 1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