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9节 激战吴淞口 1[2/2页]

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飞星骑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测,丧命倭兵不下六千之众。
      《申报》报道的日军死伤数量自然是注水了,蒋纬国等军官估计日军死伤总数有六千,毙命者应该不少于三千。参战的兵员素质是中队里最高的,武器装备也是最精良的,士气又非常高昂,战场制空权还被夺取了,再加上蒋纬国的“神机妙算”,不重创日军反而不正常了。淞沪会战第一天的陆战以吴淞口的日军登陆战和反登陆战为主,日军的四次全面强攻都被击退,累计毙伤日军约6000人,自身伤亡约3000人,稳赚不赔。实际上,和日军的伤亡数字本会继续增加的,因为日军每次攻击失败后开始撤退时应该全线追击,自身伤亡虽然会增大,但可以继续扩大战果,让日军付出更大的死伤,只是,忌惮于长江上日军舰炮的威胁,每次击退日军后没有冲出防线追击日军。
      夜幕降临后,吴淞口战场归于平静,日军犹如上门咬人但被痛打一顿却还恶心不死的野狗般后退约一公里距离,继而抓紧时间就地挖掘战壕、构建工事,毕竟日军是在基本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艰苦作战”的,没有战壕意味着天亮后会被机群狂轰滥炸;见好就收,因为把日军赶下海(江)是不切实际的事,所以按兵不动、以逸待劳,同时枕戈待旦、严加戒备,防止日军夜间偷袭。休整中的分为三部,一部分在阵地上严防死守,一部分继续加固工事或救治伤员、搬运弹药物资等,还有一部分休息。休息的官兵们都是白天已经参加过战斗的,都很疲惫不堪,不过,尽管官兵们困乏至极,却也没有早睡,因为好事不断。
      “将士们,你们辛苦了!这里是上海各界的一点心意,还望你们不吝笑纳呀!”“千万不要推却!这是你们应得的!”“你们在这里跟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保卫国家、保护我们,我们当然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了!”“军民一心!前方后方一心!”来到吴淞区吴淞镇慰问劳军的上海各界团体可以说是络绎不绝,白天这里打得热火朝天,子弹炮弹横飞,当然没人愿意过来,此时天黑后交战双方偃旗息鼓,并且上海市民早就知道在吴淞口重创日军“击毙日军无数”,自然爱国热情又一次高度膨胀,因此一等天黑就迫不及待、趋之若鹜地前来送钱送物,满载各种物资的汽车、板车、人力车源源不断地来到第9集团军前敌指挥部所在的吴淞镇(吴淞镇其实不是真正的镇子,只是一个泛称,指的是吴淞区靠吴淞口的沿江几片村庄街道)。劳军慰问代表团为首代表正是大名鼎鼎的上海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这个黑帮老大此时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当然了,他也算对得起他的这个新身份,确实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
      一起前来的还有一位年约六旬、神情悲苦但坚毅、身披粗布袈裟的著名人物,是此时中国佛教会主席、当代得道高僧释圆瑛法师。释圆瑛法师佛法精深、德高望重,七七事变时他正在庐山讲经,得知国难当头后,他立刻赶到上海召开中国佛教会常务理事会,谴责日寇侵华暴行,要求日本佛教本着佛家精神“制止日本政府和日本军队的暴行,实施慈悲平等主义”,同时组织“中国佛教会前线救护团”,自任团长,首先在上海展开救护活动,组织上海僧侣进行集训,开办医院和难民收容所,体现了一位真正的佛门中人的慈悲精神。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远在西藏的班禅大师也跟释圆瑛法师一样,尽心尽力、慈悲爱国,得知中日正式开战后,班禅大师把平生全部积蓄三万元都捐献出来,并设坛诵经,祷祝祖国取得战争胜利。
      释圆瑛法师带着数十名佛门弟子来到吴淞口,是给阵亡官兵做超度法事的。庄严而清宁的木鱼声和诵经念佛声中,释圆瑛法师等僧人们为阵亡官兵虔诚祷祝,周围众人无不肃然起敬。看着释圆瑛法师和杜月笙,蒋纬国忍不住想起后世的某位释某某和尚和红会,他感慨道:“都是佛门中人,都是红会中人,本来都应该是搞慈善的,怎么差距却这么大呢?”
      蒋纬国同样没闲着,他挨个跑了第128团、第813团、教导总队、第2独立旅的野战医院,以蒋二公子的特殊身份看望伤兵。蒋纬国并不是在作秀,他确实是怀着尊敬和虔诚的心情做着这件事的,眼前一个个浑身缠满绷带、绷带上血迹斑斑、甚至缺了胳膊少了腿瞎了眼睛聋了耳的伤兵们,就是中国能在这场战争里取得最终胜利的代价和基础,他们每一个人的牺牲就是一块砖石,最终积沙成塔地堆成中国战胜的摩天大厦,他们的牺牲对于整场战争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他们本人来说却是极其巨大的,甚至就是他们的全部。举个例子,蒋纬国正握着一个伤兵的手,这个伤兵眼睛被纱布包裹着,他在战斗中被日军手榴弹炸瞎了眼睛,“一个中人在中国抗战中为国家付出了他的眼睛”,这肯定是非常小的事情,但是,对于这个中人本人而言,失去眼睛的代价是极其巨大的,他的下半辈子都会生活在永远不见光明的黑暗中,他以后的人生、家庭、生活、婚姻、工作等所有方面都会受到巨大影响。当然了,还有更加令人难受的,就是那些已经阵亡了的官兵,他们已经付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蒋纬国想起后世网上的一个笑话(有好几种版本):抗战打了几年?八年。中国阵亡了多少军人?约三百八十万。他们都叫什么名字?鬼知道。想象一下,假如有个叫张三的中人,他死在抗日战争里,中国在抗战里阵亡军人数字是“约三百八十万”,他没死在抗日战争里,中国在抗战里阵亡军人数字还是“约三百八十万”,没有任何变化。正如斯大林的那句名言,死几个人是悲剧,死几百万人只是统计数据。但是,这恰恰就正是这些普通军人的伟大之处:虽然我做出的最大贡献对国家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为国家做出了我的最大贡献。
      “兄弟,你是好样的。”蒋纬国紧紧地握着伤兵的手。
      “啊…你是蒋二公子?”
      “我也跟你一样都是中人。你放心,只要我活着,你和你家人以后一定会不愁吃不愁穿。”蒋纬国真诚地道,再多的赞美词藻都是废话,拿出实际行动给予他们切实需要的才是真正应该要做的。
      “嗯…那就好,那就好…我家还有爹娘,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没成年的弟弟,我眼睛瞎了就一直想着他们,我瞎了,他们以后怎么办呐…”伤兵的绷带里流出眼泪,又流出血珠。
      蒋纬国不停地说着安慰的话,心里再次唏嘘感慨:中国的军人、中国的老百姓,他们已经习惯了贫穷和苦难,所以对国家的要求真的很低啊!
      “营座!”萧爻突然急匆匆地赶过来,然后示意蒋纬国跟他走到无人的地方。
      “怎么了?”蒋纬国吃了一惊。
      萧爻低声道:“特种连和侦察连发来最新报告,日军正在悄悄后撤。”
      “哦?”蒋纬国愈发吃惊,“小日本这是想干嘛?”
      “这还用说?”萧爻也吃惊了,为蒋纬国反应迟钝而吃惊,“日军在白天的激战中已经基本上精确掌握了我军防线的位置,现在他们后撤,是为了脱离我军防线,悄悄后撤是为了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怀疑,接下来,他们就要用舰炮精确轰击我们,然后发动大规模的夜袭,彻底击溃我军防线!”
      “靠!”蒋纬国茅塞顿开,“走!赶紧去指挥部!”
      五分钟后,蒋纬国与张治中、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周振强、参谋长邱清泉、第2独立旅旅长钟松、副旅长杨文、第128团团长郑洞国、第813团团长吉章简等高级军官齐集一堂,紧急商讨这个最新情况。因为蒋纬国的苦心经营,第128团跟第918团一样,都拥有直属于团部的特种连和侦察连,天黑后,特种连和侦察连立刻展开活动,在暗中监视日军动向以及伺机搜集情报,深夜十一点多时,特种兵们和侦察兵们意外地发现吴淞口战场上的日军正在悄悄后撤,但下了不少功夫进行掩藏和伪装。
      “我们防线毕竟在日军舰炮射程内。”张治中神色忧虑,“看来,部队只能全线后撤了。”二战时期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主舰炮的精确射程可超过3公里,最大射程可超过30公里。此时的吴淞口战场上,阵地毕竟在陆上是固定不动的,日军军舰也可在长江上抛锚固定,因此经过精确瞄准和反复校对,日军舰炮可以打得又远又准。
      “要是我们撤退,岂不是让日军完全在陆地上站稳脚跟?”邱清泉表示疑虑和异议,“后退容易,前进就难了!”
      “这没办法!”张治中无奈地道,“部队总不能呆在战壕里然后被日本人的军舰当成固定靶子吧?两三米深的战壕在舰炮面前是毫无防护力的!”
      \"

第179节 激战吴淞口 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