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王已经在和园里呆了整整半个月了,母亲的丧事,早已办妥,可是他就是提不起精神去上朝,去理政,这样的他另他自己也觉得惊讶,他仿佛失去了一种力量,一种争斗下去的动力。
一直以来,他都为母亲而活着,他们曾受到的冷落,屈辱,父皇对他的无视……如今,母妃已去,他还要为什么活着?
还是一坛酒,一把摇椅,这几天,他就一直如此,望着天边的云,若有所思,其实,脑子里空空的,什么都没想。
底下人来报,太后娘娘即将临盆,此刻太医们已经到了坤宁宫了。睿王知道,跟着他的人都等着,看着呢,如果迎曦有了子嗣,就有多了重依靠,地位就又稳固了一分,他们都盼着他这个摄政王此刻能做些什么。
可是他的脑子里,却浮现出那个冬天的午后,天空阴沉沉的,他刚刚告诉父皇,迎曦对他而言,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自己不喜欢她,不爱她,她能得到父皇的宠爱,是她的福分,自己只是为父皇和迎曦高兴而已。可当他走出上书房,却感觉到了不尽的寒冷,他连自己心底最后的一点温情也出卖了,在这个世上,他还会去爱谁么?还会被谁爱么?
真的要去对付迎曦?多年之前,那泛舟采莲,迎风而歌的迎曦?
见睿王半天没有做声,一直侍奉他的老仆海叔说:“王爷,几位大人都在大堂上等着呢,您.……总得说句话啊!”
睿王叹了口气,说:“是啊,到了如今这地步,我总不能弃他们于不顾。”说罢,放下了酒坛子,说:“告诉他们,都去坤宁宫候着,本王即可就到。”
海叔应了,急忙去传达了,睿王笑了笑,说:“那么就开始吧,准备了这么多年,总要论个输赢。”
坤宁宫前。睿王和一半以上的朝臣们跪在地上,请旨:请太后为保皇上社稷稳固,为免流言,将产下皇子封王,并送往封地抚养,无召不得进京。
坤宁宫内,迎曦忍着阵痛的折磨,脑子里却格外的清醒,她决不能下这个旨,她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流落他乡,一定要护他周全,若真的送到封地抚养,怕是过不了多久,这孩子,就要命丧黄泉了。怎么办?该怎么办?
这时,春桃急急的来报,说:“启禀太后,虞侯夫人求见,说太后临盆,定然是疼痛难当,太后没有亲人,却与虞侯夫人交往甚厚,此刻愿陪在太后身边,希望能为太后略尽绵薄之力。”
迎曦听了,心想,此刻婉茹怎么会来,自己与她仿佛并没有什么太深的交情啊?一定是鞑子的安排,于是点头,允许婉茹来侍奉。
婉茹来了,面带微笑,施了礼以后,说:“太后头胎,自然是辛苦难当,我虽然也没有什么经验,但府里倒是有个得力的人,李嬷嬷,就让李嬷嬷协同太医,一起助产吧。”
迎曦点了点头,她相信,鞑子一定有所安排。
宫外,朝臣们依旧乌压压的跪着,但是,另睿王不解的是,一直支持萧达的,支持太后的人,却没有任何动静。时间一点的流逝,众人都在这里僵持着,正午的阳光已经如火一般打在众人的身上,有几位老臣已经有些挨不住了。睿王的心里的疑云越来越重.……又过了一会儿,婴儿的哭声隐约的传来,众人的心又开始随着婴儿的哭声而激动起来,温成益已经按捺不住,对睿王说:“摄政王,如果太后依然不把皇子送到封地去,我们该怎么办?”
睿王抬起了头,眼睛紧盯着坤宁宫的门,然后缓缓的从牙缝中挤出了一句:“文谏不成,就只有武谏了。”
听了睿王的话,一丝得意的笑容缓缓地爬上了温成益的眉梢,他似乎看见了睿王皇权在握,高坐龙椅的模样,那时,就是他们呼风唤雨的时候了!
这时,负责传话的太监站在坤宁宫的门口,大声的宣布:“承蒙上天僻佑,先帝在天有灵,太后娘娘产下公主,母女平安……”
睿王挺直了身子,正准备他的“冒死相谏”,可是,他仿佛听见了“公主”两个字,而不是“皇子”,还听到了“母女平安”,怎么?迎曦生下的,是女孩儿么?一时之间,竟然愣在了那里,李太医不是说,从脉象上看,准准是个男孩子么?
温成益也愣在了那里:“怎么?太后生了个女娃?这……”他看了看那个传话的太监,又看了看一言不发的睿王,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敢情,咱们白忙活了?”
众位大臣也都面面相觑,是啊,太后难道不能生个女孩儿么?生了女孩儿,摄政王准备如何?他们都等着摄政王发话,可我们的这位摄政王,此刻,却觉得自己分外的可笑,或许是母妃去世,给了他太大的打击,或许是一直以来的争斗,让他固定的就进入了一个争斗的状态,却不会抽身事外,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考虑事情。
他顿时明白了,为什么萧达一行人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他们早就知道,迎曦生的是女孩,萧达的夫人,端王
第59章 迎曦产子,睿王逼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