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4章 赵康裕案件的争论[1/2页]

毒后炼成 木心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康裕刺杀睿王不成,反被睿王所擒,这在朝堂上引发了不小的风波。毫无疑问的,赵康裕必将被处死,而且是凌迟处死。此刻,他正在被锁链锁了,捆绑在死牢之中,看守他的狱卒看了看他,说:“嘿嘿,你小子知道不知道,你将被凌迟处死啊?就像是鳞片一样,将你的肉一片片的割下来!哈哈哈……”
      赵康裕只是瞪着一双虎眼看着他们,脸上并无半点畏惧之色,那狱卒见了,又一阵冷笑说:“虽是凌迟处死,但也是不同的,是割你三千六百块,还是两千四百块,叫你的家人送些财务来,老爷我自会手下留情的。”
      赵康裕听了,眼睛里几乎要冒出火来,怒道:“哼,我赵康裕战场厮杀,从未怕过,还怕你们这小小的伎俩?哼,放马过来吧!我也算死得其所!”
      两个狱卒听了,气得够呛,冷哼一声说:“好!我就看你多有种!”
      早朝上,早有人把赵康裕刺杀摄政王一事拿出来,大肆攻击,说赵康裕不仅该千刀万剐,还应该诛灭九族,睿王却微低着头,嘴角间挂着一抹似有似无的冷笑,听着这几个朝臣大声地叱骂着。
      鞑子作为辅政大臣,却并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然后,拿眼睛瞧着,嘻嘻的观察着朝堂每一个人的表情,权衡着利弊。突然,睿王轻轻一抬手,朝堂上的聒噪之声渐渐地安静下来,大家都看着睿王,等着他做出裁定。可睿王却转身面对这鞑子,说:“萧大人是辅政大臣,您看,这事应该如何处理呢?”
      鞑子微微一欠身,对睿王说:“回摄政王,赵康裕刺杀摄政王,是大不敬之罪,是死罪,绝对不能姑息的,所以,臣以为应尽快奏请皇上下旨,对其处以极刑。
      “嗯!”睿王很是满意,说:“萧大人说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多谢睿王夸奖。”鞑子接着说:“只是.……”
      “嗯?”睿王听到“只是”二字,略显惊讶:“怎么?萧大人还有别的话说?”
      “是。”鞑子接着说:“只是,新帝刚刚登基,本应大赦天下,以求申明庇佑,所以,不宜杀伐过重,且近日暴雨如注,洪灾未除,百姓们之间也颇有些人心不安,所以为能求上天赐福,所以,处死赵康裕一人即可,株连九族……还是算了吧!”
      睿王听了,皱起了眉头,却并不说话。鞑子接着说:“况且,睿王向来以仁义之心治理天下,现在又身为摄政王,大权在握,难说会引起一些人的猜忌,若此刻此时,睿王您能放过赵康裕的家人,那正好给那些搬弄是非之人以重重回击。也给天下人一个认识睿王,肯定睿王的机会,况且,将赵康裕处以极刑足以震慑世人,睿王又何必大开杀戒呢?”
      睿王还是不说话。温成益见状,说道:“微臣以为,萧大人此话不妥,像赵康裕这样的反贼,如果不严惩的话,何以教服天下人呢?何以让天下人都老老实实地过日子呢?”
      这时,又有另外一个人站了出来,他说:“启禀摄政王,臣赞同萧大人的意见,赵康裕虽然罪该万死,但他一个人犯错,与他家人无关,何必要殃及无辜呢?况且,治理天下,当以仁为本,若失了仁德之心,怕是百害而无一益的。”
      鞑子抬眼望去,此人大约四十岁左右,相貌俊逸,是刑部尚书,蒋弘毅。因其生性温和,凡事低调,所以,一直也没有引起众人的多大注目,今日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挺身而出,是何缘故?但不管如何,能站到睿王对面的人,就应该可以成为盟友。
      鞑子马上向王怀安使了个眼色,王怀安何等聪明,赶忙附和道:“蒋大人说的极是,臣复议。”
      王怀安和蒋弘毅一站出来,自然又给一起不服睿王的人,壮了胆,于是便又有几个人站出来给赵康裕的家人说情,人数虽然不及睿王的人多,但也是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的,睿王的脸色已经非常难看了。
      鞑子见状,说:“启禀睿王,这件事既然难以裁决,不如请示一下太后,由太后来决断,事关睿王,我想为不引起什么非议,这样还是比较稳妥些。您看可好?”
      睿王抬了抬眉毛说:“萧大人说话了,还有什么不好的,就按你的意思办吧!”
      退朝的时候,睿王大步流星,气冲冲地走了,满朝文武便也是鸦雀无声。
      鞑子看着睿王远去的背影,心中一阵冷笑,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君临天下呢?他不禁摇了摇头。
      夜晚,华灯初上,鞑子抬头看了看天,对海力布说:“小海,跟我出去走走。”第44章 赵康裕案件的争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