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用笑遮挡一下。
“有道理。就跟你到医院见到年龄稍大一点就喊主任一样,基本不会有错。”朱浩洋也笑起来。但他没有跟省长夫人提自己想转业的事,现在提太不成熟了,不要说张泉不是这个意思,就是他朱浩洋本人也没有勇气在这个时候提出这等事来。
吴江把大家引下山。在山谷中有一汪湖水,碧蓝碧蓝,山上的绿树四季常青,倒映在其中,更添其绿色。水面上有几艘渔船,渔船上除了渔翁外,还有鱼鹰。鱼鹰是捕鱼能手,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能在这里见到,怀旧的情绪便把你驾驭起来,要是能亲手指挥鱼鹰去猎鱼,实在是一大乐趣。
来到水库边,吴江介绍说:“这里是个大水库,里面鱼最大的有七八十斤。水是天然的没有被污染过,鱼是又肥又鲜。用这里的鱼做的“水煮鱼头”是一道名菜,省城的人专程来吃鱼头汤的愈来愈多。如果你们有兴趣,渔翁可以指导你们用鱼鹰捕鱼。”
“老板”道:“既来之,则试之。”第一个跳上了渔船。渔翁介绍了鱼鹰捕鱼的要领。“老板”用竹杆把鱼鹰胡橹下水,鱼鹰们奋力扎向深水里,不一会就有鱼鹰叼着鱼蹿上水面。省长用竹杆笃笃笃地敲着船邦,鱼鹰听到信号,游过来。“老板”一把拎住鱼鹰脖子,把鱼从它嘴里取出来。接着从舱里抓一条小毛毛鱼,喂给鱼鹰,得到奖赏的鱼鹰高兴地又去捉第二条。
朱浩洋同其他人一起看李副省长捉鱼,忽生出些许感慨。在中国当官真好,你可以一呼百应,指手划脚,部下就像这群鱼鹰,只要你给他一点点奖赏,他就会奋不顾身地去劳作,甚至卖命。思想又跳跃一下:渔翁捕鱼只是为了谋生,捕到鱼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生命去掳杀别一群生命,层次低得只是为了吃,或者将它换成钞票。而省长捕鱼,则有普渡众生的意味,立即在这群人中,演化成了高尚的享受。思想再一跳跃,朱浩洋为那些鱼鹰们悲哀,脖子被人用绳扎住,捕来的大鱼也不能享用,换来的只是一条可以塞进牙缝里的小毛毛鱼。又一想,这不知是人的悲哀还是鱼鹰的悲哀了,人类剥削鸟类,最残忍的还是人啊……
夫人怕手弄脏,没有上船。吴江把省长的战果装进一个纺织袋里,说:“这鱼你们带走,比城里的鲜。”
“老板”要给渔翁钱,吴江不让。“老板”道:“捕这些鱼已经让我们获得了快乐,如果把鱼拿走,又不要我的钱,我看我也不拿这些鱼回去。”
张泉给吴江使了个眼色。吴江把鱼称了称,每斤五元,共五十元。夫人从包里掏了一张票子给渔翁。渔翁看着吴江不敢拿。
吴江说:“省长让你拿你就拿着。”渔翁惊诧道:“是省长啊?我有眼不识泰山,这鱼就全当我送给你了。”要把钱退回来。
省长道:“我拿了你的鱼就应该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你就别客气了,今后你们都发财了,我这个省长也高兴啊!到时候我去你们家吃鱼。”
渔翁真的感动了,说:“我记住省长这句话了,我要告诉我儿子,告诉乡亲们,我们有你这样一位好省长。”
下了船,吴江问在不在这里吃晚饭。省长说不用了,立即回省城。还是来时的乘坐结合,吴江的车一直把他们送出县境。
十天以后,张泉给朱浩洋和吴江分别打电话,用于修路的专款已经划拨给县交通局。朱浩洋为自己办成这样一件大事而高兴,也给吴江去了电话。吴江说:“我感谢张秘书,更得感谢你。我这人只认你说话……”朱浩洋放下电话,心里顿生几份失落,吴江他抱上了张泉的大腿,能只认自己说话吗?凭自己对吴江的了解,他讲了一句假话。哎,算了,现在讲真话的能有几人?
第68章 一生只做一件事(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