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值教授很好奇,扶了扶眼镜问早餐店老板:“这个松林农场在你们这里很出名吗?”
老板点头,并提醒我们道:“真松林农场只有一个,跟风模仿同名的有几十个,你们不要跑错了,真正的松林农场在泥溪镇朱村,我们昭潭镇这边的松林农场都是假牙!”
所谓的“假牙”就是假的,徽州以南,人们说话的口音很重,即便是这家早餐店老板普通话说得已经相当到位,但还是有很重的乡音。
早餐店老板的提醒顿时引来王值教授和我的好奇,我仓促吃完本地的特色米饺,忙招呼王值教授夫妇边吃边聊。
王值教授表示自己不饿,反而对松林农场的事很感兴趣,于是问:“那这个松林农场与尔岛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老板一点不惊讶,好似经常被人问到似的,他回答王值教授道:“松林农场就是尔岛公司的产业之一,除了农场还经营农产品......老板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在我们这里很有名!”
王值教授感激一笑,并道了一声谢,然后和爱人跟我们坐到了一起。
“看来,我们这趟出行的目的地多半是对的。”没有推理失误大费周折,我们一行人顿时心情大好。
王值教授则越发笃定:“来时我还心里打鼓,现在我看八九不离十!”
我点点头,劝王值教授夫妇尝一尝本地的早餐,他本来不饿,看到aly和跟我一同跟来的两个跟屁虫同事吃相甚是夸张,忍不住大笑起来。
尤其是嘴里塞满食物的aly那句:“教授......好好吃......好好吃......”把整个吃早饭的气氛瞬间带上了顶点。
王值教授哈哈大笑,打趣道:“教授可不好吃哦!”
我们闻言,俱是哈哈大笑,只有脑袋发蒙的aly一脸茫然地望着师母,不知道自己哪句话又说错了,引得我们哄笑。
人的心情一好,食欲自然也就大得惊人,加上池州本地人的早餐迥异于庐州的包子油条,把我们几个很少吃过米饺糍粑的饭桶吃得是肚胀腰圆。
aly因为从来没吃过米饺和粽叶糍粑,临了还买了一大包说要继续当午饭吃,乐得在场吃早饭的众人哄堂大笑。
吃完早餐,王值教授在早餐店老板这里泡了一杯茶,他把玻璃杯泡的茶叶端在我面前道:“这就是那个价格昂贵的坑茶!”
通过明亮玻璃杯里浮在开水上方的茶叶,眼拙的我实在看不出这品相并算不上多好的茶叶究竟哪里值一盒五千块?
端详着手里的茶叶,我不禁好奇问早餐店老板:“泥溪那边有坑茶吗?”
“有!”老板这声肯定给我了更加强烈的渴望。
“泥溪坑茶产量少,是池州一带为数不多有两棵百年老树的地方,泥溪地界产的坑茶很少有卖,品类也与别处不同,老树的叶子是红色的,池州其他地方的老树叶子是绿色的,很稀有!”
王值教授将自己杯中泡的茶叶端到早餐店老板面前问:“这是不是你说的......老树的坑茶?”
因为茶叶没有泡开,所以早餐店老板不是很确定,不过瞅着王值教授手里的这杯茶觉得很像。
“等茶叶泡开,你看看茶叶叶片是不是有不太明显红色的就知道了......这是泥溪老树坑茶独有的特点,别处坑茶没有这个特点。”
王值教授显然喝茶的时候没太注意,这时他的爱人搭话道:“茶叶泡开后好像是红色的,颜色不是很明显......有点淡淡的暗红。”
柳暗花明显而易见,我们一行人反倒没有来时那么急迫了,王值教授这时也舍不得喝茶,就静静地等待杯子里茶叶的变化。
我们很多困惑和谜团没有到目的地便在这间早餐店得到解开,由此可见老天也在眷顾我们。
王值教授欣喜地望着手里的杯子,开心得像个心愿得到满足的孩子。
我吃得太撑,一时半会没有挪步的想法,看一行人都摸肚皮搁外面杵着遥望群山,停顿片刻后我向早餐店老板递了根烟问:“老板......你们这边有金丝皇菊吗?”
“有啊!据我所知徽州这一片,一直延伸到江西九江都有种植金丝皇菊的传统。”说着老板还文绉绉地吟诵起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据说古时候陶渊明在我们这一带做官,后来这里就有了种菊养菊的传统,金丝皇菊也就成了我们这里有名的花茶!”
我心中大喜,所有细节完美对应,这一次的探案之旅所要寻求的答案在这里就已经全部揭晓。
为满足内心的好奇,我在和早餐店老板吞云吐雾的时候又问道:“尔岛松林农场的老板叫什么名字?”
“刘明星!我们这里的明星!”
我见早餐店老板一脸自豪的表情,心想这个人一定充满魅力,否则这位忙碌于生活的早餐店老板怎会在言语之中充满如此之高的敬意!
第13章 本卷明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