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掌握考信历史的方法。而《古文尚书》作为整个古文学的核心,司马迁写上古三代史亦从中作了大量的引用。”
“而眼前突然又变得豁然开朗。”
“凌绝发现一个中年男子刚直不阿地向一个面色怒发冲冠的皇帝说道:“陛下,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
“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
随后高位上那个皇帝听后从龙椅上一下跳了起来,指着司马迁大声说道:“司马迁胆敢为叛臣辩护,罪不可赦押入大牢!”
随后眼前又变得模糊起来。
系统惋惜说道:“天汉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让李陵为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护送辎重。”
“李陵谢绝,并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答应了他。”
“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却越聚越多,粮尽矢绝之后,李陵最终降敌。”
“武帝愤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为李陵仗义直言。”
“然而,随着公孙敖迎李陵未功,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之后,武帝族了李陵家,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
“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
“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
“想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吕不韦被贬属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囚秦国,作《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都是贤士圣人发泄愤懑而作。”
“终于,在那个“臧获婢妾犹能引决”的时代,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
“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
“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完成那个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并在弥留之际与父亲的承诺。”
系统欣慰地说道:“宿主,我们要看最后一个地方了。”
“陆凌绝此时百感交集。”
走……吧。
只见眼前又是一阵清晰。
凌绝看到眼前有一间脏乱不堪的牢房。
“这牢房味道古怪,是雨后的潮湿加上已经干涸的血的味道。”
“整个空间十分昏暗,只有两边几盏油封闪着微弱的光。”
“被风一吹,就灭了两盏。”
“这里常年不见天日,连空气都是浑浊的。”
一个正常人待着一会儿也受不了。
关在这里的人,可能一辈子也出不去了。
只见一脸颓废的司马迁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疼痛顿时袭遍全身.他挣扎着从茅草堆里爬起来,不由得长叹一口气,想道:要是平时我现在可能伏在桌子上奋笔疾书呢?
可现在呢……皇帝真是不公啊,自己只是为李陵辩护了几句,就遭到如此飞来横祸…
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
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
只见那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
“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要写部有关历史书的夙愿,因此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
“史料记载司马迁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有时候,屈辱地活着比悲壮地死去更需要勇气。”
“于是他默默地拿出纸笔在昏暗不堪的监狱中写着。”
系统敬佩地说道:“后当了中书令,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尊宠任职”,但是,他还是专心致志写他的书。直到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共得130篇,52万余言。”
“一代史圣,名副其实。”
“司马迁在精神上、性格上、思想上都是一个傲岸不屈、不可摧毁的巨人。在当时的情势下,他不可能在行动上反抗那强大而残暴的统治力量。统治者可以损伤他的肉体,但却无法征服他的思想,战胜他的精神。”
系统慷慨淋漓尽地说道:“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万家之言,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史记》。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5章 司马迁来告诉你什么叫视死如归,什么叫秉史直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