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七年(1118年)三月。
苏州临时行营内,苏夏望着海域地图泛起了嘀咕。
他的身边是刚刚结束了儋州、崖州、振州(今海南地区)战役的水军统帅李东。
“大人,您是不是在想琉球。”
一旁的李东像是猜出了他的心思,询问道。
(注:辽,北宋,西夏时期,tw称琉球)
“是啊,赵无极在崖州兵败之后,逃亡了南洋地区,很有可能出现在澎湖琉球,不过他的主力被我机动战船追击而上,大部折损,剩下一点也失去了屏障,加上整个沿海都已经被我们控制,量他也翻不出什么大浪了吧。”
苏夏点点头,他淡淡道:“雅山一战后,他也断了和宋的联系吗,这无疑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但琉球之地,虽不富裕,然进可退,守可攻,将来我们南下西洋,这里就是我们的跳板,征服此地是早晚的事。”
“末将不才,愿意领兵出征澎湖琉球。”
苏夏信赖的点点头,宋的商船队远及南洋,曾经的水师也更是独步天下。
现在我毫不怀疑你的水师是最精锐勇悍的军队,琉球之诸岛面积不小,原住民甚多,凡在广南路地区的无家可归之流民,征调千余人投放于此,并配以大军出讨,只要有更多的迁移民住进去,此地不出三十年就会成为我们的宝岛。
“但是恐怕这有难度,连岭南和福建都被认为是蛮荒之地,所谓故土难离。”
“多从那些绝境之人选拔,去了给予粮食、建材,足够自我生存,另起调大军中凡主动愿调拨至琉球地区的军士者,领双倍军饷,全家随去者,提前晋升一级,我已经联系了李高升(当时沙门岛的建筑天才,经常出现在本书),他可调拨两千泥水工赶赴琉球锻造大城,不出两年时间,琉球必然成为我们的宝地。”
李东信赖的点点头:“既然大人都联系好了,那我没什么说的,我带水军出击就是了。”
“水军暂且调拨一部,”
“不光是你的水军,我还调拨了五千陆军,由孙立带领,水陆联军中你任都督,孙立为副都督,他的陆军配合本地治安,大军准备后四月启程。”
“末将遵命。”
1118年四月,福州港口外,满载有八千水军、五千陆军、各类木、工匠医师专业技术人员三千余人、民夫四千余人,以及广南路因战争损害无家可归流民两千余人,军中家眷数百人,共计两万余人出征琉球。
送走李东没多久,苏夏就接来了情报,赵佶的宋竟然迁都了,整体迁到了襄阳府。
关于这件事,苏夏是有心理准备的,但如此之快是让他没想到的,已经担任了大宋礼部尚书的袁文静(167章提示到他已变成了苏夏安插在汴京的卧底。)发来暗信:
赵佶已和
第180章 厉兵秣马(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