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1章 皇朝末日的内廷[2/2页]

明末掀桌子玩家 松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换了一位总管,廖昌,信王府小内侍出身。
      一上任,就在京城各商行和匠作所碰了鼻子。
      没钱?赊?皇帝也不行啊。
      栗平设了个局,给了他大量的物资,廖公公站住脚了,却在外面欠了二十万白银。
      这事一旦捅出去,皇帝不要面子?百姓会以为,哦,原来皇城这么奢靡啊!?与崇祯勤俭的形象完全不符,陛下的面子,一万个廖公公也死不足惜。
      廖昌哆哆嗦嗦之下,只好低头认命,这一两年,辽东在他身上花了至少十万两。
      一切,都是因为,内官监衙门,紧挨皇城北安门。
      ……
      另一人,杜勋,唐琪指定情报司收买之人。
      尚膳监掌印,后世监军宣府,三十里外,投降迎接闯王,又返回宫城,开门迎降。
      这个位面没有宣府监军,他调到了御用监。
      这种人,就简单了,花银子就行。
      崇祯朝的内监,王承恩带领下,有权的有权,没权的还真是没权,对廖昌、杜勋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本事,太符合崇祯的胃口了,这几年坐的也比较安稳。
      这两个人,养了这么久,该激活了,最起码要对得起这几十万两银子。
      崇祯的大太监都是这样的人,何况是小太监呢?
      内监没有薪水,吃喝也是粗茶淡饭,但凡有人给点银子,立刻就把自己所知的情报卖了。
      之前唐琪和三个国公要情报的时候,他们都说了,皇城是筛子,只要有钱,任何人都可以买到消息。
      ……
      定国公是不指望了,成国公、英国公和十三个侯伯的道道,可都在情报司手里。
      勋贵在内廷的‘道道,不在内监,在禁卫。
      禁卫年前在石景山挨了打,现在的禁卫有八千多人。皇宫的禁卫有二十个卫,这个‘卫与外面的卫不同,只是证明他们互不统属。
      警卫林立、门禁森严,值班室、巡卫、守卫,都是不同的负责人在负责。交互往来巡逻检查,巡检官持左半,守卫者持右半,守官遇到巡官来检查时,铜符相符而从事。
      大明朝禁卫一直是由公、侯、伯、驸马都尉等勋戚担任。崇祯手里嘛!?没有可信任的勋贵,连御马监在内,都是王公公主持。
      但禁卫士兵,都是勋贵子弟,不是直系子弟,都是像张茹澜口中的‘那些不认识的哥哥弟弟,上溯一两代、两三代或更早,是一家人,又不是一家人。他们能躲得了主府?能躲得了勋贵的查勘?还不都是勋贵眼线?
      即使这样严密的守卫,事实告诉唐琪,他们能挡住小偷野狗,挡不住稍有规模的军事冲击,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花架子。
      ……
      对内廷眼线挑明身份,他们还够不上唐琪出马。
      唐玮将会告诉他们,辽东要行兵谏,八月十五前,伪装太监或采买运输人员,至少向皇城藏五十人。
      不是里应外合开城门的,他们与禁卫眼线的职责一样,是清点皇子皇女,逮住那两个人,制造案发现场,然后控制住,带出来。
      崇祯,唐琪不想再给他演戏的时间和‘镜头了。
      老子都照抄历史书,把所有的东西准备好了,按‘历史消失就可以了。

第231章 皇朝末日的内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