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4章 第一滴血[2/2页]

明末掀桌子玩家 松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好,崇祯初王爷在太原养伤期间,两位避祸未能与王爷见面。王爷对同窗傅山应该也没什么印象,他也是阳曲人,此人一手好字,崇拜道家思想…”
      啪!老蔡还未说完,唐某人激动的一拍桌子,“我想起来了,这小子也很沉默,小楷写的大赞,我还在太原的时候,他就是廪生,家在城北,贫寒,给他点钱他还不要,不知现在如何?做官了?”
      “那倒没有,傅山志不在此,推崇老庄之学,在书院授课。他有个好儿子,傅眉,七岁能作小诗,工书画。”
      傅眉?傅山?桑拱阳?这三个人名串联起来,让‘这个唐琪也想起来了,哦,原来是当地有点名气的文人啊,与许鼎臣一样。
      这是有名气的人物,别的同窗估计现在也不敢来攀镇北王的关系,归为路人最好,省得尴尬。
      ……
      入城以后,三人先去了靠近城门的贡院,现在的汾河书院。
      老头自然是韩霖了,比唐琪大七八岁的是桑拱阳,只记得他当时是秀才,带的课很少,另一个消瘦的就是傅山。
      唐琪给韩霖恭敬地磕头,激动的老头不知所措,没办法,这是真的‘启蒙老师,礼多一点坐实了,千万别出现什么‘幺蛾子。
      三人就是此时书院的当家之人,老蔡才来半年,缩衣节食还知道资助书院,发展老家教育事业,不管人家有什么心思,都得诚心感谢。
      傅山虽是镇北王的朋友、发小,也是两个世界的人,何况还是入道之人,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好。
      这些人处好了,对今后山西的稳定有很大作用,而且,他们身上镇北王的标签很明显,大家互利共同成就吧。
      扯了会家常,吩咐裕源给书院捐二十万两,这个书院必须扩大,大规模的扩大,唐氏现在有钱,真的有钱,多的都不敢往外放。
      ……
      太原城的衙门是真的多,总督、巡抚、三司衙门、县衙、府衙、学监、加上巡检等各类边镇机构,再加上晋王府,整整十九个。
      对这个数字明朝的唐琪印象很深刻,商人之子,富二代,当地人,却处处是禁地,活的小心翼翼。
      他们基本都集中在城中,把太原城分成九宫格结构,中间三格,由东向西排的满满当当。王府独占一格,另两格全是衙门,很多城北城南百姓来往,宁肯出城绕城墙再进城,也不愿穿过衙门前行走。
      接风宴安排在巡抚衙门,距晋王府一墙之隔,迈入客厅,首座本该是唐琪的位置,此刻坐着一个蟒袍金带的年轻人,恍惚中吓一跳,还以为是崇祯呢。
      年轻人大马金刀的坐着不动,“镇北王,本王恭候多时,私自出兵,进入晋地,胆子也太大了。”
      哈哈,末代晋王朱审?@,后世先投闯王后投满清,被多尔衮耀功,当童子侍立身边的德、晋二王之一。
      一字亲王,好拽哦,比崇祯的架子还大。
      “镇北王,本王在问话,你没听到吗?”
      嘭!!
      朱审?@眉心中弹,一头仰倒在椅子上,身后屏风满是血迹。
      中原攻略的第一滴血,一字亲王,刚够格。

第224章 第一滴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