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29章 入不敷出了[1/2页]

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后来官府宣布,丢了要一钱银子重做,编号还要换,再丢就要五钱银子重做,全是户主交钱。
      百姓们就小心起来,不敢弄丢。
      然后慢慢百姓们发现,有这玩意在登州城是有好处的,比如大型的商铺,本地人靠这钢牌就能优先,比外地人优先。
      买盐买糖,凭这东西,限量打折。
      因为丁毅治下就是盐多糖多,登州城很多商铺又是他的,所以都卖八折。
      每块钢牌,每天限量一斤八折,超过一斤,十斤以下九折。
      但若查到借给别人用,重罚。
      你家里自己用用,每天一斤八折是足够了,天天买也够。
      登州城以前没有戏院和浴城,杜如海在去年也建了。
      当地百姓凭钢牌都有优惠。
      所以推行一年后,现在登州城的百姓都很喜欢钢牌,这不仅是登州百姓身份的象征,更有大量的优惠。
      外地人知道,都羡慕不已。
      丁毅看了会后,便道:“会不会有抢登州百姓的身份牌,而冒充?”
      若是有后金细作来了,肯定会这么干。
      “咱们按丁大人的要求,从去年开始征召,现在仅巡抚衙门有三百衙役(捕快)。”杜如海道:“每两人分管一片,所有人都要了解自己分管这片住的什么人,有几户人家,经常上门,一旦有陌生人,肯定能发现。”
      这就相当于现代的片警和村里的大队长,包括城管也是,乡镇上的城管,和城里的城管,也是每人分一片,对自己区内的百姓也好,商家也好,都清清楚楚,经常窜门。
      “这要好多开支啊。”路超乍舌。
      “还能接受。”丁毅笑道:“登州城现在所有官吏加起来,有一千人吗?”
      杜如海摇头:“没有,才八百多。”其中官员都是朝廷发薪。
      丁毅笑笑,后世一个登州市的行政事业和吃财政饭的,最少五千往上,甚至一万人吧。
      明朝那时一个县城也就几个官员,现在丁毅征召了大量的吏,还不到一千。
      主要还是捕快多,衙役多。
      这样丁毅在登州,加上这边的医士,教书先生,工匠,各吏员,现在差不多有一千人要丁毅发薪。
      一年的开支需要五万两。
      另有王卫忠三千兵(他只带出两千去打仗)严雄三千兵,一年支饷和各种军械物资衣甲消耗近二十万两。
      另每年引流灾民的请人工资和粥米开支,现在也达到十万两左右。
      每年囤田建堡的开支,达到五万两。
      不说不知道,上次丁毅来时,登州收支还能勉强平衡。
      一转眼登州支出已经达到每年要四十万两。
      此时众人已经出城门,骑着马往西郊去。
      一路上能看到到处都是田,走了不到一里,就能看到前面不远处大路口新建的堡。
      这堡里有一百囤兵,附近有五十流民,今天正好是他们组织水稻烤田,早上正在放水。
      看到杜如海他们,有囤兵都认识,纷纷叫道:“杜守备。”
      “大伙好。”杜如海朝廷的官职是守备,旅顺没人这么叫,但在登州,大伙还是这么叫。
      “丁总兵。”也有人眼尖,认出丁毅。
      当时第一批分田时,就是丁毅过来主持的。
      “总兵大人。”很多人纷纷下跪。
      丁毅刚来的时候,常挂在嘴边,以后咱们不要跪。
      旅顺和皮岛都是这样的,但来了这么多年,他似乎也慢慢忘了这事。
  &n

第429章 入不敷出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