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4章 登州王家[1/2页]

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登文都转运盐使司分司下属有两个盐课司,登州这边的盐课司大使叫周会,他妻弟叫王其吉。
      王其吉还是另一个盐课司的盐务巡检。
      周会与王其吉占着职务之便,控制着登文附近包括现在烟台、威海,乳山等地的所有盐的销售。
      王家在登州城,还有个商铺,专门卖盐。
      批发零售都干。
      外地的盐进来,只有王家能收购,他不要,你就不能进登州。
      本地的盐民包括卫所军户迫于生计弄出的私盐,也只能卖给王家。
      而盐民卖给周王两家才34钱一担,但百姓到商铺里买,却要1两以上一担。
      你要敢往外地卖,巡检官下面有驻军(嘉靖年间经御史齐宗道奏准,朝庭把部分官军纳入盐务系统),马上就能抓你,抓到就是杀头的罪。
      所以这些年,周王两家在登州,靠着盐场和控制着盐利,不知赚了多少钱。
      路超按丁毅的要求,上个月已经把登州附近方圆百里查的清清楚楚,前世山东西部几个市的盐利,都在王家手上。
      按路超从打探的消息,王家除掉上敬的银子外,一年最少能赚两万两。
      丁毅觉的这可能还是往少了说。
      必竟王周两家能控制的地方,包括现在烟台,威海,乳山,蓬莱、栖霞、龙口等七八个市(区),前世人口有好几百万近千万,现在大明朝,后金和农民军也都没影响到这里,少一点一百万人口应该是有的。
      徐光启和宋应星当年分别记载了明朝百姓的消耗。
      徐光启说每一丁口每年消耗要15斤盐。
      宋应星说每个丁口每年要消耗50斤盐。
      咱们折个中,每人每年用20斤盐,那也是两千万斤。
      再把明末的这些地区人口少算一半,50万人,那也是一千万斤。
      算一两一担,这就十万两了。
      何况他们还往外贩卖。
      这天下午,王家商铺来了个年轻人,年轻人英武不凡,还带着小娘和几个家丁模样。
      这人,正是丁毅。
      掌柜是个中年男人,叫王其业,据说王其吉的哥哥。
      他看丁毅气势不凡,但也没敢怠慢,马上从铺子里的坐椅上站起来:“客官需要点什么吗?”
      说话时,那一双绿豆眼睛,上下打量着阮文燕。
      眼下九月,天正热,阮文燕仅穿着一件薄衣,而且她喜欢练武,衣服都比较贴身。
      天气又热,几人走到这里,俱是身上有汗。
      衣裙贴在身上,曲线玲珑,好不曼妙。
      “这盐多少一担?”丁毅说着,低头从铺子里抓了把盐。
      这盐非常粗,像丁毅他们没有经过二次加工的粗盐,而且有大量沙子。
      普通老百姓,大部份都是吃的这种盐,买回去后,还要筛选才能食用。
      丁毅这会明白了,为啥老徐和老宋说明人一丁口要吃这么多盐,合着里面有沙子的重量?
      “粗盐一斤20文,每担的话1两三。”王其业说的价格,和阮文燕上次来购盐的差不多。
      零售贵,一担担的略偏宜。
      丁毅一脸蒙比,原来阮文燕以前买的是粗盐?
      他又抓起边上一把精盐。
      这盐的质量和丁毅的差不多了,比较细小,沙子也有,只是比较少而已。
     &nbs

第114章 登州王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