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封塘报[2/2页]

明末封疆 杰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争论过后,崇祯怀着烦躁无比的心情退朝了。而朝廷百官们也结束了一天之内最重要的一次表演,除了少部分人面带愁容之外,很多大臣们有说有笑的走出了金銮殿,他们有的着急赶回去赴午宴,有的则已经约好了三五知己出去寻欢作乐。仿佛那正在烘烤着大明帝国的乱世战火与他们毫不相关一般。
      恰在这时,文书房太监把几封十万火急的文书送到养心殿内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的值房中来。掌印太监王德化不在,由几个秉笔太监看了一下,一个个大惊失色。王承恩在这几位轮值的秉笔太监中名次最前,就由他拿着这几封火急文书追出东华门。
      新任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一脸愁容的回到了兵部衙门,如今辽东形式紧迫,谁都不愿意接兵部这个烂摊子。陈新甲文人出身,如今也只好被赶鸭子上架了。他刚刚进门,当值的兵部主事便急匆匆的迎了上来。
      “大人,有三封塘报!”
      “塘报?”
      陈新甲反问了一句。
      “是辽东的还是中原的?”
      基本上辽东的塘报都不是好消息,因此兵部的官员最怕接到辽东的塘报。
      “回大人,是三封中原的塘报。两份是杨阁老的,一份是南阳府的。”
      “南阳府?”
      这下陈新甲是彻底的糊涂了,杨嗣昌身居督师之位负责剿灭张献忠,有塘报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南阳府也有塘报就不大正常了,莫非是有流寇攻击了南阳府不成?想到那南阳府还有一位唐王千岁,陈新甲立刻紧张了起来。要了藩王有了闪失,那他这个兵部尚书只怕也是性命堪忧了,怀着急切的心情陈新甲首先打开了南阳府的那份塘报。在草草扫了数眼之后,陈新甲不由得大惊失色。他顾不上兵部尚书的形象,手里紧握着三封塘报三步并作两步的朝门外跑去,边跑边喊着:
      “速速备轿!我要即刻入宫!”
      银装素裹的紫禁城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云端的凌霄宝殿一般。文书房的小太监双手捧着三封塘报风风火火的直奔养心殿内司礼监太监的值房中而来,几个正在查看奏疏的秉笔小太监随手接过了这三封塘报,刚刚看了几眼便不敢有一丝的耽误,将它们恭恭敬敬的呈到了当值的秉笔太监王承恩手上。王承恩一目十行的看了个大概便急忙起身问道:
      “陛下现在何处?”
      “回公公,陛下刚刚起驾钦安殿。”
      钦安殿是紫禁城内的一处道场,里面的雨花阁内供奉着道教神龛。虽说崇祯皇帝一直对佛道之事并不太信奉,但自他登基以来,几乎年年闹灾,不是旱就是涝,不得已崇祯只能既希望于神明来保佑自己的大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了。听罢此言之后王承恩立刻拿着这三封塘报直奔钦安殿而去。
      崇祯很是虔诚的走进雨花阁,叩拜了玄天上帝,焚了青同,默默祷告着。当他结束法事缓步走出钦安殿时,心情好了许多,脸上也难得的挂上了若有若无的笑意。宗教确实能让人们在心灵上找到慰藉,去平复那些躁动的心。
      刚刚出门的崇祯一眼就瞧见了在殿外焦急等候的王承恩,他微微点了下头。王承恩立刻心领神会的小跑着来到了跟前。
      “启奏万岁,兵部尚书陈新甲有重要塘报呈上。”
      “哦?塘报?”
      一下子崇祯的心头刚刚散去的阴霾再次聚拢了起来。不用打开他都能猜出个大概,不是辽东哪个卫所又陷落了就是中原的流寇又起事了。想起这崇祯的心头不觉就是一阵心烦意乱,他摆了摆手说道:
      “罢了,你读给朕听吧。”
      “老奴遵旨。”
      说着王承恩很是恭敬的打开了第一封塘报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读了起来。
      “崇祯己卯年乙亥月癸丑日,臣嗣昌督军,围张贼于玛瑙山,大破之...”
      王承恩一边读着一边偷偷观察崇祯表情的变化,见皇帝陛下喜上眉梢,他的声音也渐渐提高了声调。第一封塘报刚刚读罢,崇祯刚刚还挂在脸上的那一副愁云瞬间就已经烟消云散了,他搓着手不住的说着。
      “好!好啊!杨阁老真乃朕的肱骨之臣啊!”
      看着皇帝如此的高兴,王承恩也跟着开心。他低头看了看手中剩下的另外两封,暗暗将南阳府的塘报压到了最下面。
      兴奋了一阵子之后崇祯说道:
      “另外两份塘报呢?统统读给朕听。”
      王承恩赶忙遵从的打开第二封塘报读了起来。
      “臣嗣昌保举南阳府团练总兵魏渊,此番大破张贼于玛瑙山,魏渊之谋举足轻重...”
      (ps:近日有位朋友跟杰木提建议,希望看到现代化的科技被尽快的开发出来,主角的现代化进程应该进行了种种。但本人创作本作之时便已经确定了故事发展的梗概,超越当时历史客观,坦克碾压马刀,机枪屠杀弓箭等桥段在本作中是不会出现的。但还是感谢那些关心明末封疆的朋友们,杰木会和大家一起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封塘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