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常茂知道,这种隐世不出的老前辈,都是心高气傲,不食人间烟火的。
自己要是说给老前辈多少金子银两,反而落了下乘。
只能婉转地问前辈还有什么要求了。
此时,不论老钟提什么要求,常氏两兄弟都会尽可能地满足他。
老钟呵呵一笑,摆手道:
“好说好说,我也没啥要求,只要你们这能让我酒足饭饱便行。”
“还有,”老钟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变得稍微正经了一些,“若是那朱雄英小儿过于顽劣,脾气不对老夫的胃口……那老夫可不会惯着他,到时扭头就走,再也不管也不是不可能的。”
常氏兄弟只好点头道:
“绝不会,前辈放心。外甥雄英向来敦厚,不会是那秉性顽劣之人的。”
……
皇宫。
奉先殿。
朱元璋着实是个说干就干的行动派。
在朱雄英说了科举制的种种好处之后。
朱元璋的一双眼睛是越听越大,嘴巴也是渐渐张开忘了合上。
最后,还是一旁的老太监实在是看不过去,轻咳了一声提醒了老朱,朱元璋这才恢复常态。
“嗯,咱孙儿说得太有道理了!去,把礼部尚书给朕叫过来。”
老太监惊了,他没想到皇帝真的想要恢复科举。
这种大事,不应该先和群臣商议一下吗?
但就算是他,也不敢有丝毫怠慢,立马领命下去了。
朱雄英也没想到朱元璋的决定做的这么快。
但在他看来,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他不记得历史上明初的科举是什么时候恢复的,自己这样,也算是为科举制度尽了一份力吧?
爷孙俩等了一会儿。
礼部尚书是没等来,倒是等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传完话的老太监走了进来,躬身向朱元璋禀报道:
“陛下,魏国公徐达请见。”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倒是很意外,他合上手中奏折,道:
“天德?”
“请他进来吧。”
朱雄英见此,对朱元璋拱手道:“徐爷爷似乎有事和爷爷商议,孙儿就先退下了。”
“不必,”朱元璋对他摆了摆手道,“你徐爷爷不是外人,和咱说话也不一定就是公务,你不用走,就在这听着便是。”
不一会儿。
徐达走了进来,对朱元璋行礼道:
“臣徐达,参见陛下。”
接着。
徐达注意到了坐在一边的朱雄英,也准备行礼,但被朱元璋拦住了。
“行了天德,雄英是你晚辈,你是他徐爷爷,这种私下的场合没必要给他行礼。”
朱雄英也是十分机灵地站了起来,对徐达拱手鞠躬道:
“雄英给徐爷爷请安了。”
徐达笑呵呵地点了点头,朱元璋连忙指着一旁的椅子笑道:
“你身上有伤,快坐吧……咱记得你不是刚从北平回来养伤的吗?这儿也没外人,你找咱啥事啊?”
第22章 魏国公徐达求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