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成本与效率相差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讲怕是一个数量级。当年老毛试验过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也是为了这个原因。但拼音实在是不仑不类,最后只能用简体代替繁体,你现在还能说简体还有古汉字的形意吗?zhaix
□回zhaix:汉族2000年停滞不前?没这么夸张吧,不要把150年的落后说成是千年的落后。汉字相比于字母语系的优越性我已经说的够清楚的了,中国的汉字是根植于中国文化深入骨髓的,中国文化得以一脉传承,汉字的形成功不可抹。如果把汉文化看作一个人,那汉字就是这个人的骨架,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国文化。如果没有汉字,很难想象中国现在还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文字系统的稳定性和时效性,历史已经证明,汉字是最稳定和最有时效性的文字系统。当然,相对于西文30至40个字母的文字系统,子铧
□印刷确实要烦琐一些,但并不能证明汉语印刷成本就高,印刷成书的用纸成本也要考虑,不要忘记联合国5种官方文字的文件中最薄的那本一定是用汉语印制的。汉字是二维信息,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每个汉字就是一幅画,是抽象的、高效的、生动的;而西文字母是一维信息,是密码信息,解读西文就象是在解读密码,是发散的、低效的、枯燥的。试问是从一幅画上得到的信息快,还是从一行密码中得到的信息快?前面说过,密码语言每新生一事物,就要造新词。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4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子铧
□将突破100万大关。而且,人的视角有限,太长的字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我看不出,西文字母相对于汉字有何优越性?对于汉字的字母化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是一种倒退。不要以为钱玄同、鲁迅提出的汉文西化就一定是对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0年代至今大陆汉字改革改了四次,也都没能把汉语字母化成功过。但也不能说汉字不能发展,简体字对汉字的部分部首的改革是成功的,虽然有些部分也改掉了汉字的精华,不可不谓遗憾,但汉字的生命力是强劲的。子铧
□[精华]汉字改革我认同,但要把汉字西文化、字母化我坚决反对,因为那是一种倒退。对于zhaix说的“书法更是中国特色,把工具作成艺术,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创造力和表达力的浪费。”我更不感苟同。汉字是从图画中发展出来的,和艺术是一体的,你不能否认汉字相比于西文字母更具美感,有更多深厚的文化内涵。不能认同自己的文字和文化,那和另一种“香蕉人”有何区别?子铧
□[置顶]当代人缺乏内在性、超越性思考。思考者是少数,大部分人是消费者,消费的同时吃着先驱的“人血馒头”。但是真正的思想并不因为不思想而存在,而恰恰因为缺席而变得可爱。现代化,按照西方的定义是中世纪神学倒塌之后开始的世俗化过程,距今五百年。在现代化最初的时候西方汲取了很多中国的营养。伏尔泰写于1745年的《人类思想史新提纲》可以证明这一点。很多历史著作中都表明在现代化初期,东方曾向刚从神性中心走出来西方输出了平民化、世俗化和人性化的东西,包括一些非确定性的人的思想。——王岳川(丹麦领先子铧
□[置顶]我们现在思考方式\\价格体系\\方法论无一不是西方的,不知算不算\"香蕉人\"?此词本身就是狭隘和封闭落后的。关于“民族的”精义我认为应是对人的关注、对生命的理解,而不在于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方式表达。zhaix
□[精华]跨越时代的制度也并非不能实施,只要某个地区的经济远远超越其他地方。比如在出云城,可以作为一个大家族来经营,家族内完全可以族长立宪制。经济和军事双管齐下,族内多选人才出去做官,形成一个大财阀,到时候,皇帝也不得不看你眼色……山羊
□[精华]看到这一章后的感叹,击节赞赏!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进取心,那就会被别的有进取心的民族消灭,中国历史上这么多的教训,这么多的痛苦,为什么还有些人高喊“和平”呢,那些家伙究竟是天生奴性,还是别有用心?!sdffd
□[精华]我们的思想上生了病,而且病得不轻,一个老是不想着去征服、去奴役、去掠夺,只想守城的民族,一旦别人的力量大过你,等待你的命运只有毁灭和被征服。说得太好了!我们现在的国家,处境何尝不是这样呢?我是风儿你是沙
关于民族问题的书评(6月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