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句“唉,一到这山里,人的面色就都变了。”
坐在班车引擎盖子上的女售票员笑着接了话茬:“山里人都朴实的很,和前塬上的人自然不一样。”
那乘客继续说道:“山里出门就得拿个棍子,这就是典型的标配。”
女售票员:“出门走山路,提个棍子既能防狼还能拄拐杖。”
乘客接着叹了口气,说道:“这到底不一样。”
女售票员:“那你领导把咱们这山里面貌给改变改变,叫人出门都不了拿棍了。”
乘客呵呵笑了起来,周边坐着的几个人和女售票员也跟着都笑了起来,车里的场面显得很是让人温暖。
刘荣坐的不远,也许是被大家的笑声感染,原本不大爱说话的他面上也微微带了笑容。
到了牛洼乡的街道,班车停在了路边,刘荣扛着行李下车,正想打问乡政府的位置在哪里,车上的女售票员跟了过来,主动问道:“你是到乡上报到的吧?以前没见过你。”
刘荣回道:“就是,第一次来牛洼。”
女售票员一指那会在车上被他唤做领导的那人,说道:“你跟上那个人走,前面不远就是乡政府,那个人就是你乡上的。”
刘荣忙道了声谢,向着女售票员手指的方向跟了上去。
后来报到后,刘荣才知道,在车上遇到的乘客是牛洼乡上的经办主任,姓曾。
日子久了,刘荣对牛洼乡的环境也渐渐的熟悉起来。
发往牛洼乡的班车,每天早上发往县城,中午从县城出发,下午五点左右又返回到牛洼乡,日复一日。
经营班车的两口子,男的是一名退役军人,女的具体情况,刘荣也不清楚,只知道,两口子待人很是热忱。
因为常年在这一路跑车,对乡上和周边经常坐车的人基本都很熟悉,大家有个啥事,比如往县城捎个东西之类,两口子都会很热情的帮忙。
有一次,刘荣坐车去城里办事,那天,天气阴沉,坐车的人好像也挺多,刘荣坐在车子的最后几排,车子一路颠簸,刘荣也是昏昏沉沉,感觉有些犯困。
可能是天气的原因,不光是刘荣觉的犯困,车上好些人都是眯着眼睛,脑袋随着车子的晃动有规律的左摇右摆的迷糊着。
差不多还有十几里地就要进城的时候,车上上来了几个人,两男一女,嗑着瓜子,看穿着还挺时髦。
几个人上车后,并没有着急落座,而是站在过道上看了好一会,才前前后后的分别找了座位坐下。
【作者题外话】:《811109+乡镇十年》的故事太有时代沧桑感,一个个极具历史性和可读性的事例,既真实又颠覆你的三观。本书没有噱头,不大开脑洞,却用寻常的故事让你看到乡土,读懂乡间。文中因方言缘故,音译字较多,个别错别字和语句问题因为是一手稿的原因请忽略。牛奶面包吃多了,品一品乡间的小杂粮才能更养人。推荐您收藏订阅《乡镇十年》,每日必读,天天向上!也欢迎与作者互动,评论必回!
另请各位大大注意!银票最好是在最新章节打赏哦,否则不算追更票,谢谢啦!有你们的支持,才是我鞠躬尽瘁,不断更新的源动力!谢谢你们!!!
第80章 班车(一)[2/2页]